第A03版:焦点新闻

大气污染分析研判为管控提供数据支持、 数据驱动生产力为企业赋能、“智惠医共体”造福百姓……

为你“剧透”炫酷高科技展品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将于明天召开,每年物博会的展览展示都是一大亮点,会吸引数以万计的观展人士。在展会上可以看到各种最新、最炫的高科技展品。今年的展会又将有哪些看点呢?记者提前走访了一些参展企业的展厅,来给大家剧透一下。

  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

  打通“监测”和“管治”关节

  走进中科光电展厅大门,看到一辆外观类似货车、车身印着“中国环境监测”的车子。据了解,这就是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这辆车将走航观测和定点观测相结合,将立体监测数据与地面站点数据协同分析,构建了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打通了“监测”和“管治”关节,为环境管控提供了方向。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王庆宗介绍,新的激光雷达打破了以前的常规监测手段,采取遥感方式监测,小型激光雷达可监测方圆5公里内的数据,并且24小时不间断。这些数据经相关平台整合,能让使用者对污染源和污染浓度一目了然。

  该公司公共市场部经理饶加儒介绍,最新一代的便携式颗粒物激光雷达外形和常见的摄像机差不多。目前通过便捷式的雷达能监测到大气中的pm2.5、pm10,后续会继续研发监测其他指标的机器。

  机器的监测只是第一步,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组网分析应用平台和大气污染分析研判与目标管理平台等也不可或缺。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组网分析应用平台可以通过立体监测网络体系,实现区域联防联控、解析详细排放来源和输送强度、对污染成因进行追踪分析,为预测预报和大气污染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支撑。而大气污染分析研判与目标管理平台则以立体网格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融合大气污染源排放和空气质量监测的各类信息,可整合众多信息要素和调动各部门的管理资源,从而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比如,工业园区需要采集相关污染数据源,就可通过该平台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重大的赛事需要做空气质量的保障服务,也可通过对环境质量空气的监测,得出相关数据提交给相关部门,为相关的管控提供数据支持。

  让数据驱动生产力,5G将为企业赋能

  在无锡专心智制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可以看到工业互联、可视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的应用。通过智能硬件和物联软件配合使用,基于边缘计算和云计算,与各种工控系统进行实时通讯,结合先进的制造管理工具,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比如,通过云工厂可以得到制造业生产车间的各方面信息呈现和分析,为制造生产车间提供基于设备工况的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和预警,监测车间、工厂的能耗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辅助节能减排。

  该公司总经理宋波介绍,互联网一定要为生产力发挥出效力才能为国民经济带来帮助和提升。通过调研三百多家企业,宋波发现中国很多企业已完成了自动化,现在主要面临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困境,这些企业需要大量智能化、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解决方案,对数字化提升有很大需求。而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能深度解决制造业在设备、流程、生产、质量、供应链等多个环节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快速顺利进入数字化、智能制造时代。

  5G的产业发展将极大降低万物互联门槛。在5G带动的万物互联时代,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运算对云计算需求激增,而当前完全基于中心的云计算已无法很好地支持低时延的应用。5G边缘计算可以通过更靠近应用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传感、交互和控制,给云计算市场带来巨大增量空间。

  移动肺癌筛查车亮相,提高早筛早诊率

  “我们现在除了去年的八大方案以外,今年又有了六个新方案,所以现在馆内总共有14个方案,覆盖了全病程的诊疗领域。”在中国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馆长陈晓艳带记者参观了创新中心为中国医患打造的诊疗一体化全病程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雾化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标准化代谢病管理中心、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等。

  据介绍,今年是阿斯利康连续第四年在物博会上全方位展示其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智慧医疗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本届物博会上阿斯利康将会展示一台移动肺癌筛查车,全车覆盖5G网络,能实现8K高清视频直播和专家远程实时读片,并配备了低剂量螺旋CT、智能AI读片机、远程医疗系统、影像云系统等设备,可完成胸部病变检查,显示出肺部创伤、感染性病变、肿瘤等肺部病变情况,并根据检查报告得出治疗意见,为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分别提供针对性帮助。

  未来,移动筛查车将主要面向缺少专业检测设备或检测人员等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提高肺癌筛查普及率,打造可移动肺癌筛查服务站,为城乡一体化肺癌筛查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肺癌防治便捷模式。同时该筛查车功能也将逐步丰富,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创新,为覆盖人群提供更广泛的帮助。

  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将借助最新的5G技术,面向医疗机构构建消化疾病信息化智能诊疗平台,实现胃功能三项血检智能设备实时传输,并通过开展内镜培训学院等方式,助力消化内镜手术直播、基层医院查房、消化内镜质控等远程医疗的普及。

  针对县域医疗的“智惠医共体”方案也值得关注。其中包含健康扶贫、基层医师培训、慢病管理、重大疾病早筛等八大模块,可满足县域医共体的不同需求,连接并赋能县、乡、村的医疗机构。该方案中的乡镇智能慢病管理系统让患者能够在“家门口”完成基础的检测并实现高效的慢病管理,缓解医院的接诊压力,助力分级诊疗的实现。通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造福广大县域百姓。

  用芯看世界,“天使”来助力

  在中电海康的展馆内,一个电子屏幕上正在播放一辆自行车自动向前行驶的视频。中电海康无锡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师建朋解释:“这是人工智能芯片和类脑芯片的结合,自行车跟随人行走,还可以根据指令进行避障和转弯。因为自动驾驶的运用,单靠人工智能算法无法实现,所以加入了神经网络算法。”据了解,这款芯片是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已是第三代了,未来在人工智能和医疗行业将会发挥很大作用。

  现场还展示了天使智能眼镜,其创新采用了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眼,将视觉信息转化为听觉信息,作为视力障碍人群的感官延伸,辅助其感知世界和安全出行。能做到实时避障、便利出行、智能识别、精确导航。天使智能阅读器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视力障碍人群阅读的可穿戴智能设备,集成了多种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为文字信息获取的方式带来了全新变革。

  现场还展示了社区人员与非机动车管控及防盗平台,平台采用RFID射频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在主要区域布设基站,通过识别电子标签,解决非机动车与人员的进出管理不深入、信息不匹配、无法实时与上级部门共享数据等问题,实现更精细的社会治理。

  交通雷达系列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逐渐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促使我国对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要求向智能化、全面化、准确化、实时化发展,而达到这个要求必须要依赖可靠、实时、准确的检测数据。目前大数据、地磁、视频和雷达等检测手段可以提供多模式的数据,其中毫米波雷达具有的技术优势在智能交通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

  (晚报记者 张颖/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