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人民教师顾筱峦

她11年 不忘初心温暖化人

  图为顾筱峦和她的父母。(受访者供图)

  顾筱峦

  今日人物

  出生年月:

  1986年10月1日

  职业:

  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教师

  感悟:

  为人师者,授业解惑有限,而传道却无限。

  生逢十一,顾筱峦对自己的生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很多孩子将“国庆”与“放假”画等号的年纪里,她的心间早已对这个日子心潮澎湃,“因为生日是国庆节,从懂事起,我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儿时的记忆里,顾筱峦的生日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顿好吃的就是过生日了”,印象最深的是二年级左右的生日,外出培训的父亲给她带了一本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成为她整个童年最爱的书目。

  成为教师曾是最大的生日愿望

  “小学的语文老师让我学会坚持,初中阶段有让我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班主任,大学的辅导员鼓励我努力追求梦想”,得益于学生时代遇见的良师,成为一名教师曾是顾筱峦最大的生日愿望。如今从教11载,顾筱峦很幸运遇见了一个温暖向上的集体,她也从初出茅庐的小丫头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一路走来,她的教学观念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开始时,我认为教书就是灌输知识,后来发现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她也曾经历过“分数至上”的阶段,但现在更想让孩子站在课堂的中央,更多地走近他们,俯下身倾听他们的声音,让孩子更多的思维得到呈现。11年来,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顾筱峦明显感觉孩子的知识面、见识比之前多得多,和以前的同龄段相比,也更为成熟。他们对老师会有更多的期待,这对新时代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孩子清澈的眼睛让她守住初心

  站上讲台11年,顾筱峦深深感觉到“为人师者,授业解惑是有限的,而传道却是无限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陪伴物大多变为电子产品,在他们感情交流缺失的时候,做一个温暖的老师,传递给孩子爱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前些年赴贵州毕节送教时的经历,时常在顾筱峦脑海中盘旋,“做孩子的朋友,伴孩子共成长”这个入行之初的信念一样始终铭记于心。来到贵州毕节,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场景在顾筱峦的眼前一一出现:看见我们,孩子们眼里充满着新奇,但只敢远远地看着,羞涩地笑。上课时,这些羞涩腼腆的孩子曾让她经历“抛下一个问题,满堂鸦雀无声”的窘境。时至今日,她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刻的尴尬,但很快,她定下心来,从孩子们的眼睛里捕捉到了那种想表达又害怕纠结的表情。“女孩儿,你可以试试吗?”带着微笑与鼓励,顾筱峦先一步打破了沉默,最终等到了一个“声音响亮,思路清晰”的回答,她用掌声表扬了发言者的勇气。接下来举起的手渐渐多了,甚至有孩子能够鼓起勇气走上讲台进行发言。

  “温暖似火,融化坚冰;温暖似水,润泽万物”,在顾筱峦看来,教书育人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多的是鼓励和勇气的传递。临走前,立志“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的孩子们,用真挚的话语再次打动了她,孩子的真诚也让她坚定了对教育的初心,“当工作的繁琐让我们渐渐失去耐心的时候,请始终记得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保持我们的初心——用爱温暖孩子。”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