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ICU医生王秋卉: “我的很多个生日,在国庆节值班中度过”

  王秋卉

  今日人物

  出生年月:

  1982年10月1日

  职业:医生

  感悟:做一名医生,无法改变世界,却可以尽全力去帮助别人。

  出生于1982年10月1日的王秋卉,是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一名医生,她多数生日是在值班中过的。工作十几年,从一名初入重症医学领域的“小医生”到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王秋卉在岗位上不断成长,也见证了ICU的发展。

  十几年来和ICU共成长

  “我出生的那天很特别,阳历日期是国庆节,农历是中秋节。”王秋卉说,工作后虽然大部分生日当天都是在工作,但感觉到处都是欢庆的气氛。今年国庆节,她又在值班中度过了自己的生日。“只要遇到生日值班,我先生都会送一个蛋糕到科室,让我跟值班的小伙伴们分享。”

  2005年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王秋卉选择重症医学作为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后来来到市人民医院工作,成为ICU的一员。“读研时ICU还是个新的专业,在国内多数医院的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医疗设备有限,救治能力远不能和现在比。”王秋卉说,记得刚到医院时,ICU大约配置了16张床位和10名医生,如今已有35张床位和26名医生,有床边超声、人工心肺机等先进设备和更高级的生命支持手段用于日常治疗,救治能力今非昔比。“十几年来变化很大,现在很多年轻医生都喊我‘老师’了。”

  ICU医生面对的都是危急重症病人,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各不相同。因此,这里的医生面临的是更快的节奏,需要的是更迅速的反应。一次,正在值班的王秋卉收到急诊电话,一名危重产妇因低血糖昏迷,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低,心跳随时可能停止。她迅速往抢救室跑,第一时间为病人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判断具备转运条件并和家属沟通后,将病人送往ICU。此时,更紧急的救治才刚开始,王秋卉和同事很快协调胸外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开展抢救工作,为病人上了人工心肺机。几天后,病人情况终于稳定了。在ICU,每当一个重病人来了,会有七八名医生围在病床旁,他们各自在自己负责的范围内展开工作。“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快速将病人的病情拉回到比较平稳的状态,需要医生和护士的团队协作,ICU医生需要协调多个科室,判断患者的器官如何维护、需要哪些支持等。”

  医生夫妇

  像战友般互相扶持

  王秋卉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而且是胸科ICU医生。“医院双职工,同行同得很彻底”,王秋卉笑着说,她和丈夫在同一家医院工作,每天在两个空间各自忙碌着,“金医生”也成了她称呼他的常用语。不同于普通夫妻,医生夫妻的故事总是有些特别。在微信朋友圈,她曾发过一条“你帮我救场做过动脉,我帮你救场做过深静脉”的动态,辛苦中透着丝丝甜蜜。原来,有一年大年初二值班日,王秋卉收治了一名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病人病情很重,需要放置监测血压用的动脉管,但当天‘手气’不好,动脉管实在放不进去,于是半夜呼叫他从家里赶来帮我”。上班很忙或操作遇到困难时,王秋卉会喊爱人来帮忙,“当然我也跑去帮过他,这是夫妻间的互相帮助嘛”。

  还有一次,两人一起出行,在雅典机场救了一名外国老先生。当时夫妻俩正在办理登记手续,排在后面的一位老人突然神志不清,倒在太太身上。“听到‘help’的喊叫声,我扔下行李拉上金医生就跑过去。表明身份后,我们把老先生放平在地,开放呼吸道,检查瞳孔、脉搏。还好心跳没停,大概半分钟后老先生清醒过来。简单询问,确定他没问题后,将他安置在机场送来的轮椅上,我们继续行程。”这些特别的经历,让两人像同一战壕一起战斗的战友,互相扶持、共同进步,拥有满满的成就感。

  (逯恒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