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中既有家长里短的摩擦矛盾,也有关乎生存的纠纷冲突,每一桩都关系着当事者的切身利益。新吴区法院的法官整合资源,诉前诉中调和矛盾,确保当事人合理合法维权。
联动社区调解“案中案”
江溪法庭日常受理辖区各类民事案件,为及时处理纠纷,法庭整合联系村官、社区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等各种社会力量,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并与司法所、派出所、房管所等开展“庭所共建”实现优势互补。前不久,法庭收到一批某小区物业公司起诉业主讨要物业费的案件。案件还没开庭审理,一个“插曲”发生了:其中一名男业主的母亲张老太拄着拐杖到社区哭诉,说到激动之处,竟扬言要跳楼。消息传到法庭,徐法官等人立即赶往社区开展调解工作。
讨要物业费的案件法律关系简单,被起诉的业主有数十人,为何唯独张老太反应这么强烈呢?原来,张老太退休后在物业公司当过临时清洁工,有一次上班时不慎摔伤了。因为受伤停止了工作,物业公司方面曾答应为她家减免部分物业费以作为赔偿。可是具体如何减免、总共减免多少,双方没有详细约定,也没签下协议。眼看自己还没得到妥善赔偿,如今物业公司却来起诉家人讨要物业费,张老太气不打一处来,认为物业公司欠她一个说法。
法官耐心给张老太做工作,帮她理清受伤和物业费两件事之间的关系,同时参考以往处理的一些案例,摆事实讲道理,为张老太分析如果要主张赔偿应怎么做,主张多少金额才在合理范围内。张老太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答应就此事与物业公司协商。法官随即联系物业公司,物业公司负责人正好外出,听完法官介绍情况后同意过两天到社区与张老太当面调解。
法官对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协调进行了指导,事后物业公司将起诉张老太儿子一案撤回,双方经协商,赔偿事宜连同物业费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多方沟通保住“工资款”
某私营企业内部发生股权纠纷,股东之间争权夺利,并采取封门、堵路等过激做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营。原本给这家企业提供配套产品的供货商得知消息后,害怕时间一长结算不到货款,纷纷寻求法律手段维权。企业迅速陷入困境,一面是内部混乱无法开展正常生产经营,一面是外部官司缠身账户被法院冻结。企业员工起先各自支持着一方股东,可是后来发现企业迟迟不发工资,股东矛盾却愈演愈烈,一点没有好转的迹象,不禁为个人生存和出路问题担心起来。
不久,该企业员工开始集体讨薪,法院一下收到了250多份诉状。考虑到这些案件诉求比较一致,让大批员工来回奔波非常不方便,而且容易引发激动情绪,江溪法庭戴法官随即与新吴区法律援助中心联络,为员工们请来了代理律师,同时让员工们推荐各个岗位的代表到法庭沟通情况。
此时该企业经营停顿、财务状况糟糕,而且公章、底册材料等被两派股东各自抢走,出现了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的局面,给员工工资收入状况提供证明带来了较大难度。为客观公正处理欠薪纠纷,法官联系查找企业近年来的工资发放记录,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制作工资表,让每名讨薪员工写下自己的工资数额,交由各股东过目。
除个别高管的工资存在争议需要另外核实之外,普通员工的工资都得到了确认。可是,企业被冻结的资金尚不足以偿还拖欠的货款,发工资的钱从哪儿来呢?根据财务工作人员提供的线索,了解到近期会有一笔200多万元的社保返还款打到公司账上,这笔钱足够支付目前拖欠的工资。法官立即与人社部门联络,并与供货商等沟通,确保该款项一到账就用于支付工资。
几天后,案件达成调解并执行到位,不少员工要求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也一并进行了处理,免去了员工日后办理手续的麻烦。
(案件当事人为化名)
(肖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