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区鹅湖镇尚书苑社区是一处拆迁安置小区,居民多为各村拆迁户,原有的农村邻里关系被打破、打散,难以形成新的社交圈,公寓式住房导致邻里间往来减少,邻里关系淡薄。近年来,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尚益行”志愿服务团队,在社区内开展了敬老扶幼、爱心助残、心理疏导、消防安全等系列活动,通过近邻互助,激活社区活力。今年初,依托“尚益行”志愿者的力量,社区引入“筑梦新家园——拆迁安置小区老年人社区融入”项目,让更多的社区老人迎来了新生。
“新观念”
身心健康生活无忧
“原来对社区工作可能有很多不理解,嫌这嫌那,如今不会再钻牛角尖了”,在张林生看来,加入团队后,思想的解放是他最大的收获。
为帮助老人转变健康观念,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志愿服务队积极邀请医师为社区老人开展各类健康知识讲座,组织中医进社区开展爱心义诊活动。此外,心理健康讲座、生活安全知识讲座等也变成了社区的“家常便饭”。
几乎每场社区活动必到的张林生夫妇表示,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的健康指导,十分便捷。清洁小区卫生和知识讲座是他们最爱的活动。而5年前刚搬来尚书苑时,夫妇俩几乎闷在家里不出门。“那时候大家上班的上班,在麻将馆的在麻将馆,只有买菜时碰到了能说上两句,之后又各自回家,生活单调乏味”,张林生表示,无事可做的感觉曾让他感到慌张,好在如今精神头慢慢好起来了。
周凤娣则感激这个团队让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精神上的愉悦正在带动她的身体越来越好。53岁时一场大病打乱了周凤娣的生活,所幸遇见了很多好人陪她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如今她的身体日渐恢复,也想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朋友引荐下,她加入了“尚益行”志愿服务团队。“因为担心自己的身体,刚加入时颇为犹豫,可一旦加入进来,就发现自己离不开了。”
“新爱好”
老有所长生活多姿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志愿服务队为社区老年人带来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培训课程,每次课程一经预告便能吸引70余名老人踊跃报名,活动现场更是座无虚席。
“一堂精彩的插花课,能感受艺术收获美丽心情;泥塑彩绘DIY制作活动,不但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增进居民间的交流合作;团扇、油纸伞手绘体验活动,更是零距离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退休工人勇秋星也是社区活动的忠实粉丝。在参加社区融入活动前,她一直在家照看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伴,这场持久战打了9年,没有生活爱好的调剂,一度让她感到情绪压抑,直到这个公益团队把她从悲痛中拉了出来。
勇秋星把共同参与的其他成员称为兄弟姐妹,“和他们在一起,心情开朗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回家把所见所闻告诉老伴,他也非常开心”。老夫妻俩的生活终于迎来了新鲜的元素,欢喜的神色溢出眼角,原来瘦削的面容也渐渐圆润了。“最大的感觉是生活有了主心骨,对明天开始有所期待了”,学画画、学插画陶冶情操,主题讲座指导安全生活,还有趣味运动会等团体活动,71岁的勇秋星在集体中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活力与激情,“对于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说,融入群体的生活太重要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尚书苑社区开展这类兴趣爱好培训活动共计35次,吸引了约2300名居民参与。一系列兴趣爱好培训课程,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找到了依托。
“新邻里”
睦邻友好生活和谐
“社区老人其实是一支很有力量的团队,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负责社区老人工作的王富敏介绍,尚书苑小区作为一个安置房小区,不断有人搬迁进来,如今上万人的小区规模单纯依靠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是比较吃力的,而占据总人口三分之一的老人们分散在小区各区域,是社区的观察员和监督员,也是社区和居民之间的纽带,“让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能让居民带动居民,有效推进社区工作的落实。”
“老人们一起在专题讲座中实实在在学技巧,为构建美丽家园添砖加瓦”,说起老人们的作为,王富敏感到颇为欣慰。“尚益行”志愿服务队利用老年人的力量带动了整个社区的向善力量,从细微处着手,向社区物业提出意见建议23条,协助解决社区管理问题18个。无论是正开展的垃圾分类,还是社区环境整治,都依托老人们的得力宣传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小王啊,你就不要走了,一直陪我们到都走不动吧……”王富敏深得老人们的喜欢,她温暖的笑容和慢声细语的风格都给老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和老人相处最大的秘诀在于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集体出游时,王富春总会大包小包带上许多东西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老人急眼了,她也能耐心听讲给出自己的分析与见解。加入社区时间虽然不是很长,王富敏的心得却不少。她表示,尚书苑社区以“深情关爱满社区、情真意切暖人心”为理念开展工作,于老人而言,尊重与理解是对他们最大的关爱。
(晚报记者 陈钰洁)
尚书苑社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