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爱健康

多科室往返、治疗方案不统一……

江大附院多学科诊疗模式 破解复杂诊疗难题

  随着信息技术和影像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疾病的诊治模式已经悄然发生转变。以如今高发的肿瘤为例,传统医疗已经不能满足病人需求,这种全身性疾病在治疗上需要多个学科医生的参与。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了解到,为给患者制定更加专业、规范、合理和科学的整体诊疗方案,该院十余年来创新发展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常设胸部肿瘤等8个协作组,解决疑难危重患者的看病难题。

  多学科诊疗让患者更获益

  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即来自多个科室的专家组成一个比较固定的诊疗团队,针对某一疾病、某个病人,通过定期定时的专家会诊形式,提出适合病人目前病情的最佳治疗方案。MDT诊疗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将多学科的诊治优势强强联合,从而达到临床诊疗的更大获益。

  患者李女士38岁,年纪轻轻被查出胃癌,且伴有腹膜转移。被诊断为晚期肿瘤,只能按照内科治疗,基本相当于被判了“死刑”,这对患者和她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李女士来到江大附院就诊,详细了解病情并与患者沟通后,专家们决定为她进行MDT诊疗。“如今对于腹膜转移我们已经掌握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和最新数据,在没有内脏转移的情况下,通过转化治疗可以将腹膜转移逆转,将有潜在手术可能但目前无法手术的患者转化为可以手术的患者。”江大附院医务处副处长蔡东焱介绍,经过胃肠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科MDT会诊后,针对患者腹膜处的小结节,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可先做腹腔热灌注化疗。让李女士和家人惊讶的是,1个疗程的腹腔热灌注化疗加4个周期的全身化疗后,检查发现其腹膜结节消失了,肿瘤指标正常了,具备了手术条件。就这样,患者顺利接受了胃部肿瘤切除术。

  “借助转化治疗,把晚期肿瘤降为中期,相当于将病情逆转,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蔡东焱说,这就是MDT的魅力,聚集多学科专家的智慧,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解决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专科诊疗模式的局限性。

  物联网技术助力远程会诊平台

  据了解,江大附院自2005年起开展肿瘤MDT服务,经过十余年发展,该诊治模式已常态化、规范化,目前常设肺癌、食道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淋巴瘤、头颈部肿瘤、不明原发部位肿瘤8个MDT协作组,定期开展肿瘤MDT诊疗,处市内领先地位。

  当前,无锡地区的部分疑难危重患者因个人需求,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北京、上海等地寻医问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为切实解决患者难题,该院利用物联网平台创建了医院MDT团队和国内一流MDT团队(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远程会诊平台,利用现代通信与视频技术,实现实况讨论与会诊结果的在线传输,广大肿瘤患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高效体验该院MDT团队和国内一流MDT团队的会诊服务。

  据统计,今年1—10月,江大附院开展住院患者MDT数249例次,门诊MDT127例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80%和112%,让更多患者感受到了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带来的便捷和实惠。 (晚报记者 逯恒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