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到底是什么 污染了空气?

5年完成三轮源清单调查 无锡大气污染源数据库雏形初现

  本报讯 到底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哪些生产、生活行为对空气污染更严重?近日,随着无锡最新一轮大气污染“源清单”率先在省内通过专家评审,无锡用5年时间完成三轮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基本摸清工业企业、面源以及移动源等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环保专家表示,自此无锡大气污染源数据库雏形初现,可为科技治气、精准治气提供数据支撑。

  什么是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简单来说,就是要摸清各类生产、生活行为对空气环境的影响程度。“摸清家底,有利于精准治理!”参与摸底的环保专家介绍,通过建立无锡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既是开展PM2.5来源解析的主要技术方法,也是确定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编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无锡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可摸清污染源家底,便于管理部门出台治污措施时“对症下药”、精准治气。此外,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可据此有的放矢,精准管控。管理部门一旦发现某个污染因子浓度超标,可立即从数据库调看数据,及时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这已经是5年来做的第三轮源清单调查了。”相关人士表示,2014年起,无锡就在省内率先启动了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当时由于缺乏经验,用了2年时间才基本摸清2012年无锡的大气污染源。由于源清单的调查工作量相当大,不仅涉及工业企业的污染源,还涉及农业面源污染、移动源污染等。加之一些企业的积极性、配合度不高以及相关人员的专业性不强,都给“摸家底”带来了难度。此后,2016年又更新2015年的“源清单”数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介绍说,期间还针对PM2.5、VOCS启动大气细颗粒物和有机性挥发物的源解析工作,初步掌握了各类污染源对污染因子的“贡献”。今年又摸清2018年的大气污染源。经过6年来的累积,已初步形成大气污染因子数据库。据悉,根据统一要求,今年起13个地市要将大气污染源清单数据上报至江苏省大气污染源排放名单管理平台,年内要完成去年源清单数据的填报,这些数据最终都会汇报至生态环境部的大气污染源排放名单管理平台中。

  据介绍,按照上级要求,此次上报的无锡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内容为:人为大气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溶剂使用源、农业源、生物质燃烧源、储运运输源、其他排放源等10类污染源,覆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氨、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9项大气污染物。

  数据库的建立非一朝一夕。市大气环境处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要不断更新完善,使得数据库更全更细。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工业企业点源、车船与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扬尘及农业等面源,常态化开展城市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并实现清单逐年动态更新,全面摸清无锡大气污染源排放现状,评估大气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形成污染动态溯源基础能力,有力推动污染源精准长效治理。相关人士表示,要建起一个客观全面的大气污染源数据,还需要污染源调查涉及的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

  (袁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