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故事中的这一年

走近“最美民间河长”:

他们助力守护一方清水

  黑衣站立者为刘申豫。

  编者按:2020年的钟声就要敲响,回首2019,我们付出辛劳,也收获良多;有变革带来的欣喜,也有人生途中的感慨。每个人都是一座山,都会有山的巍峨与高度;每个人都是一片海,都会有海的胸襟与深度。从今天起,我们推出“故事中的这一年”专栏,从热心公益的“民间河长”,到受到帮扶的病困百姓,再到弘扬正气的“无锡好人”……他们的故事或感人肺腑、或鼓舞人心、或踔厉奋发。一幕幕身边场景,一个个鲜活人物,在2019的舞台轮番登场,一个个感人故事,在年终岁末温暖人心。

  从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看见一年来无锡这座城市的点滴变化;从他们的身上,展示出城市引领者和建设者们的闪亮功绩;从他们的遭遇里,我们更可以看到锡城各行各业的亮点频现。他们不是高光人物,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能够感悟时代变迁和人格魅力——新面貌、新成就,新希望,这些正是推动社会笃定前行的不竭能量。

  冬日的暖阳穿过云层在河面上铺洒下点点星光,河面倒映着两岸林立的高楼、葱郁的树木和正在岸边休闲的市民,和谐美好的生态画卷背后,离不开河长们的默默付出。

  人物故事

  他发起

  “梁溪河公众河长”活动

  作为梁溪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同时也是航空工业607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28岁的刘申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河长制建设。去年开始,在荣巷街道的支持下,刘申豫参与发起了“梁溪河公众河长”活动,聚拢一批学有专长、热心公益的年轻人成立巡河队。说起成立巡河队的初衷,刘申豫表示,“我是江苏省第一批环境守护者,又是欢乐义工环保项目负责人之一,守护环境责无旁贷。”2017年底,欢乐义工和南京的一个环保组织进行交流活动,对方正在做莫愁湖的水环境保护,“我觉得我们梁溪河也很需要这样的活动,我就找了我们所团委书记,一拍即合。”于是,刘申豫就牵头促成了607所团委吴大观志愿服务队和欢乐义工的合作。在荣巷街道河长办的大力支持下,街道和梁溪社区为他们颁发了公众河长的聘书。今年6月,身为滨湖区梁溪河段公众河长的刘申豫被评为江苏省“最美民间河长”。

  “红马甲”成了沟通桥梁

  发起“梁溪河公众河长”活动以来,走在梁溪河畔的“红马甲”们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共开展巡河30余次,大型净岸行动约10次。队伍也从建立之初的20多人,发展到现在有60多人。他们每两周开展一次巡河活动,每次巡河约3小时。与一般的民间河长不同,他们除了巡河、劝导、治理等职责之外,还借助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院提供的全套流程,用专业的设备定期监测水质。他们会从水质感官辨识、河道环境描述、水质检测三个方面对梁溪河的健康状况打分,取得大量有价值的水质数据,为政府部门治水提供有力支撑。

  12月14日,是刘申豫最近的一次巡河,他带领4名志愿者沿着约6.5公里的固定路线,从梅梁湖到仙蠡墩,沿途分别从梁湖路口、景宜桥下、隐秀桥下、青祁桥下和仙蠡墩这五个水样采集点采集水样并进行检测。“氨氮0.1、pH7,数值正常,水质不错。”刘申豫表示,最近水质不错,没有明显污染的情况。

  谈起印象最深的一次巡河,刘申豫记忆犹新。去年8月18日,正值台风过后的第一次巡河,刘申豫在巡河途中遇到一位老大爷,大爷向刘申豫反映“前晚河水特别臭”。刘申豫立刻通过联络机制将情况反馈给了官方河长,官方河长的解释是台风过后太湖开闸泄洪,致使太湖的蓝藻进入了梁溪河,水位变化将河底的污泥翻上来了,暴雨把河岸上的很多污染物冲入了河流,导致大爷反映的情况。刘申豫向大爷详细解释原因,后来大爷又拉着刘申豫的手提了很多意见和建议。这是刘申豫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他们成了官方河长与民众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这不光是我们自己在默默地做事情了”。自此以后,他们在巡河过程中都会主动与沿河群众沟通交流,向群众了解河道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并向主管部门反馈,同时也会帮助官方河长向群众解释情况、宣传政策和传递环保理念,“红马甲”们成了官方河长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纽带。

  保护河道从“独奏”到“合唱”

  在成立巡河队的初期,梁溪河的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一开始,青祁桥那边的数据很差,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超标,是别的检测点的两倍,导致河水有气味。还有群众反映有排污口,其实那边是雨水排放口,为了避免群众误会,我们建议官方设立标识牌。”刘申豫发现问题后及时把问题反映给官方河长。官方河长接受了建议,很快就增设了标识牌,还加大了治理力度,增加对那片地区雨污分流违规行为的排查,加强定点检查频率。在公众河长的监督下,青祁桥附近的河道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

  在巡河的时候,看到河岸边草丛里有垃圾杂物,志愿者们会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要是遇到有人往河里扔垃圾,刘申豫会立刻用随身的工具把垃圾捞上来。看到居民在河边洗衣服、洗车,他们立刻上前劝阻,“现在河岸垃圾明显少了。以前岸边经常有人洗衣服、洗车,现在这种行为基本不见了。”经过民众河长和官方河长的通力合作与互补,梁溪河水质有了很大改观,各项污染数据都下降了,河岸环境也有所改善。“最直观的是今年夏天梁溪河的蓝藻情况比去年有了很大改善。”

  除了巡河和净岸行动外,护河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我们自己参与到感染他人一起参与,再到与官方河长深入合作一起开展相关活动。”刘申豫说,今年他们联合梁溪社区和育红小学开展了“清清之水,我来守护”主题演讲比赛,有200多位小学生踊跃参加。活动在提高下一代环保意识的同时,也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河长制、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

  “全民治水”

  形成“滨湖效应”

  ■新闻链接

  滨湖区是无锡市建设山水城、生态城的标志性板块,坐拥太湖面积207.18平方公里、河道250条,水面率达59%,全省15条太湖主要入湖河道中有2条在滨湖区境内,堪称“一城风光半城湖”。作为治太保源的最前沿阵地,滨湖区在治水实践上大胆探索,在河长制管理上革故鼎新,形成了独特的“滨湖模式”。近年来,滨湖区通过组建河道保护志愿者联盟和公众河长等形式,形成了政府河长与民间河长齐抓共管的河道管理格局。

  近几年,滨湖区通过组建河道保护志愿者联盟和公众河长等形式,形成了政府河长与民间河长齐抓共管的河道管理格局。通过“党员先锋行”、“秀美滨湖,精品河道”媒体体验日、“小手拉大手”、滨湖“河长杯”摄影比赛等形式,凝聚了社会共识,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滨湖治水工作,形成良好的群众口碑。马山街道钮建春、荣巷街道刘申豫分别获评首届江苏最美基层河长和民间河长。“这个荣誉给了我更多的动力和责任,推动我在守护梁溪河中再接再厉。”刘申豫认为,河长制既是一种责任的明确,也是对使命的强调,更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让他们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生态环境守护,而首次明确将民间力量引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对提高全民整体环保意识有巨大推动作用。“让官方河长的工作更加透明,民间力量的参与补上了河道治理的最后一块拼图。”

  作为全国河长制的先锋代表,从河长制1.0版到3.0版,滨湖区的河长制一直在革故鼎新。通过“一河一策”、精准治理,打好水质提升持久战,河道水质逐年提升,全区河道优Ⅲ类以上比例相较2018年提升二成,市级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优Ⅲ水比例达70%,居城区第一,远超全市46.6%和城区33%的均值。如今,公众河长在保护河流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长制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人人关心河道、珍惜河道、保护河道、美化河道的良好氛围正在迅速形成。(晚报记者 潘凡/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