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评论

机器人社工的“硬核”

  千条线万条线,条条落到最下面。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条条连着民生,通着民心。“阿凡达”机器人社工“上岗”,通过智能化为居民提供高效“高能”的便民服务。不仅创新了社区工作的服务模式,还解放了社区工作的劳动力(24日晚报A4版《“阿凡达”机器人社工上线啦!》)。

  “科技+”“互联网+”,“阿凡达”机器人社工的能力是惊人的,但它的“超”人能力是人所赋予的。机器人的软件选用、信息提供、办理程序等设置、更新、提升等,都离不开人。社区工作者强烈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才是机器人社工的“硬核”。

  的确,机器人拥有海量的数据信息,在流水型、程序型等操作上,远远超过人。这是机器人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人的工作被机器人所替代。更不意味着,人“退居二线”。相反,在人性关怀、人情冷暖方面,社区工作者“责无旁贷”。他们与社区居民同处,最了解他们的需求、疾苦,也最能真切地聆听到百姓的心声。

  “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即是一种人性化服务。全岗全能,居民到社区,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为的是杜绝居民办事“跑空趟”“多跑腿”。彰显的是社区工作者的热心为民、主动办事的初心。

  社区情况复杂多样,群众需求多种多样。社工、机器人社工好比左手和右手,一起才能打出最有力度的“组合拳”。 (林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