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全国首推河长制的城市,2016年无锡启动治太2.0版本的同时,也开启了河长制2.0时代。再过三天,当初定下的以河道综合整治为总抓手的“1+4”治太方案就进入收官之年倒计时了。全市的水生态环境有何改善?161条“上榜”的重点河道水质如何了?昨天,市水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一组最新河湖水质数据显示:经过3131名河湖长连续四年的攻坚克难,全市河湖水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我市国省考断面年度优Ⅲ比例预计81.4%;161条环境综合整治河道优Ⅲ类比例达53.8%。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指标的提升幅度为近年来最高。
市区41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黑臭
河道整治是无锡新一轮治水的重中之重,而黑臭河道又是河道整治的“重头”。如何消除黑臭、改善河道水质是河长们关心的“头等大事”。“到目前为止,市区41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市河长办对外“官宣”:五年任务,四年完成,无锡城区41条河道提前一年告别了黑臭。
四年前“消黑臭”方案刚出台时,作为无锡中心城区,梁溪区的河道有95%以上都是劣五类水,其中黑臭河道超过全市黑臭河道的一半,多达22条。梁溪区水利局负责人万建农告诉记者,上个月月底,国家督察组到无锡对黑臭河道整治进行督查,结果显示梁溪区河道“零”问题。“在这零的背后,是每一位河长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持。”在他看来,正是河长制2.0版本在梁溪区的全面推行,智慧物联技术的科学利用,加之公众河长的齐抓共管,使得梁溪区的152条河道的水质有了全面提升。22条黑臭水体更是提前一年消除了黑臭。
13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全部达优Ⅲ以上
太湖湖体水质的好坏取决于入湖河道的水质,而全省15条主要入湖河道中有13条在无锡境内。
治湖先治河。河道整治涉及到哪些面源污染,两岸有无乱垦乱种、周边有无污染企业,附近有没有污水处理厂,河长都会通过前期大量的走访排查,摸底后量身定制“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通过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一锤接一锤”盯住每个问题,从而逐个“销号”。
暗涵怎么整治?要不要开明河?上游来水水质太差怎么办?河长在治河中随时都会碰到难啃的“硬骨头”。市水利局局长、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张海泉介绍说,为此市河长办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由市副总河长定期组织召开市河长办工作例会,分析重点任务、加强交办督办、强化问题协调,2018年以来通过工作例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00余个……3000多名河湖长四年来聚焦河湖治理难题,总结形成了控源截污-生态清淤-活水引流-生态修复的全市河道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全市形成了河湖长牵头、各部门联动,上下游、左右岸齐抓共管的治水工作体系。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河长制2.0版本的全面推行,无论是流域水质、太湖水质,还是无锡的河湖水质都有了明显改善:我市国省考断面全年优Ⅲ比例预计81.4%,超年度目标8.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7.7%,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而13条主要入湖河流今年完成了7大类130项整治工程,投资总额17.3亿元,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
今年全市重点整治的161条环境综合整治河道累计完成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河岸整治、生态修复等整治项目3181个,完成投资68.3亿元,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数量达到86条,同比2018年增加30条,优于Ⅲ类水比例提高19个百分点,较2016年增加66条。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的现代河网水系初步构建。
锡苏两地全面建立联合河长制
河清则湖清。目前,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体达Ⅳ类,改善幅度好于全太湖,去年总氮指标近三十年来首次达到Ⅳ类且还在持续改善,太湖连续十二年实现安全度夏。
如何才能让太湖水质稳定向好?为此无锡也是动足了脑筋。据介绍,今年全市重点实施9大类299项治太重点工程,涉及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河道整治、蓝藻治理、生态修复等项目。今年水利部门累计打捞蓝藻143.2万吨、打捞水草4.14万吨。同时,还完成了宜兴太湖水域120万方清淤任务。梅梁湖、大渲河泵站调水5.35亿立方米,保障了河湖生态水位。今年以来,各类智慧物联“黑科技”手段也为河长们打赢这场“碧水保卫战”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攻:成功研发加压控藻技术并应用于蓝藻离岸打捞项目;藻泥压滤干化焚烧项目、蒸汽干化项目投入运行,为全市藻泥无害化处置提供了有效途径。梅梁湖生态清淤聚泥成岛试点工程启动实施。投资200亿元的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大拈花湾项目也正式奠基。 “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项目启动建设,与市人大共同发布河长制工作人大代表客户端(APP),助推了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河湖长制工作。
由于无锡平原水网地区的特点,河道水动力条件较差,从而导致河道自净能力较低。“流水不腐!”要想让无锡的河道变得健康、提升水质,就要想办法让水活起来。为此,投资9亿元的锡澄片骨干河网畅流活水工程已开工建设,通过引长江水使得无锡的河湖水位能常年保持生态水位,让无锡的水动起来,从而提升自净能力。
眼下的锡城已入隆冬,然而位于无锡、苏州交界的单家塘浜却热火朝天。作为无锡、苏州联合河长制启动后的首个节点工程,单家塘浜整治工程将于下周完工。治水专家表示,无锡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目前已与苏州市全面建立联合河长制,对无锡苏州两市交界河湖落实联合巡河、联合监测、共同保洁、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五大机制,全力推进无锡苏州区域一体化治水。随着单家塘浜的畅通,无锡3.0版河长制将真正迈入智“联”治水新时代。张海泉表示,下一步无锡还将和周边相邻地区逐步建立起联合河长制。特别是针对河湖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控源截污、水系不通等问题,精准施策、科学治理,确保2020年既定的治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袁晓岚)
评论
优美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守护
12月25日,本报A4版讲述了“最美民间河长”的故事,“梁溪河公众河长”们守护着一方清水,他们的默默付出,令人钦佩。
为了让城市有一个优美的环境,管理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环境属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需要每一个人自觉地去创造、维护优美的环境。“民间河长”们的奉献精神,给人们树立了一个标杆,对于全民整体环保意识的提高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这些“民间河长”那样,把大量精力用于公共生态环境的维护、监督,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按环保要求自觉行事,还是可以的。如报道中所说,志愿者以前会在河岸边草丛里见到垃圾杂物,遇到有人往河里扔垃圾,还有人在河边洗衣服、洗车,需要他们去劝阻,但现在河岸垃圾明显少了,岸边洗衣服、洗车的行为基本不见了。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的结果,带来的是水质的改观,河岸环境的改善。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好的环境可以愉悦人,更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保护环境成为真正的自觉。
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来说,生活的环境不仅是碧水、蓝天、青山这些人人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道路环境、小区环境、人与人交往的环境,更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优美环境需要人人在平日里担当一份责任,需要人们去创造、去维护,使文明的行为习惯成为日常的自觉。
城市文明离不开个人文明,作为城市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文明行为,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亮色。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是每一个市民的事。只有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