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故事中的这一年

截至2019年末,无锡城区已有4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它们为阅读亮起不灭的灯

  昨天,市民在无锡市图书馆人民医院24小时自助图书馆看书。

  无锡市图书馆大楼东侧一楼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夜幕降临,24小时自助图书馆里已无空位。忙碌了一天,让身心在书中慢下来是件幸福的事。而一旁坐着的人,或许已经在这里呆了一整天。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不打烊的城市书房,它们犹如城市里的一束光,照亮了人间,也温暖了你我的心田。

  人物故事

  “备考团”的另一个“家”

  24小时自助图书馆里有自助借还机,还有一排排放满书的书架。在这里,借还书不需要工作人员,读者自己就能完成。无锡市图书馆大楼东侧一楼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放于2016年9月,是无锡第一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环境舒适,还有卫生间。每天早晨,图书管理员戴亚枫来上班,读者比她到得早;晚上下班,戴亚枫要走了,有些读者还在低头“奋战”。读者里,不少是戴亚枫熟悉的面孔,有些读者她虽然叫不上名字,但谁喜欢读什么,正在研究什么,戴亚枫很清楚。

  “有位陈先生,周末馆里孩子多他不来,工作日几乎天天来,经常看全英文的材料,他刚借了本《博弈心理学》。”记者到访时,戴亚枫口中的陈先生就在馆内。他的视线始终在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和手中的书之间来回移动,很是专注。另一张桌子上,一位姑娘戴着耳机,正在笔记本电脑上认真敲击着键盘。“他们很多是备考的,前几天考研,很多人来复习,查阅资料。”无锡市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副主任何敏跟同事们对于研究生、注册会计师、司法考试等的考试时间十分清楚,因为馆里有一批备考团队。而对于“备考团”而言,图书馆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让他们能安心备考。

  有意思的是,何敏他们还会为24小时自助图书馆里的备考读者牵线搭桥,把他们介绍给图书馆二楼自习室里不同主题的“备考团”,让考生们彼此可以交流学习,互相帮助。戴亚枫对一位名叫陆宇正的小伙印象深刻,“他边工作边考研,每天下班来看书,蛮刻苦的,后来顺利考上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陆宇正这样有进修需要的上班族提供了下班时段重要的学习场所,陆宇正2018年考取了浙江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他十分怀念在无锡市图书馆备考的日子,怀念馆里良好的阅读环境、高效的信息导航、贴心的人文关怀。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常客黄安在2018年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他很感谢图书馆助力他们追逐梦想:“人这样的群居生物往往依赖集体和氛围生存,读书亦如此。”

  “多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

  截至目前,无锡城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已拥有4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分别位于无锡市图书馆大楼东侧一楼、京东广场五楼、人民医院住院部一楼西门和万科社区(试运行)。位于京东广场的24小时书吧是无锡市图书馆首家馆外24小时自助图书馆。比之其他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京东广场这家24小时书吧因地处商圈,读者群更为多样,承担着更多元的功能。“旁边就是饭店,叫号的声音很大,但书吧里挺安静的,逛街逛累了可以休息一下,也是等娃下课的好去处”“其实我不是到那里找书看的,就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定定心心做题”“有很多适合中年级孩子阅读的书,还有不少杂志,带孩子去看书很理想”……“大众点评”上,网友们给京东24小时书吧的评分为5分,好评率96%。

  看书、学习、办公、休息、亲子休闲……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从它开门的那刻起,就是多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人甚至把24小时自助图书馆当成了危难时候的“避风港”。无锡市图书馆大楼东侧一楼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曾遇到过一名“奇怪”的读者。“暑假里,有个小伙每天都在,头发油油的,衣服也不换,那么热的天还穿着皮夹克,一天只吃一顿饭。”戴亚枫把这一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了通报。为了保持良好的阅读环境,何敏他们主动上前进行了询问。这一问,小伙居然当着工作人员的面哭了。原来,小伙是无锡本地人,深陷套路贷,有家不敢回,觉得24小时自助图书馆比较安全,便跑到图书馆躲债了。何敏他们随即帮小伙子报了警,最终让他与家人取得了联系。

  虽然24小时自助图书馆承担着多种功能,但它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读者,让书香满城。位于人民医院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仁医书吧”被网友们誉为医院里的一方净土。“书很新,中午几乎满座。”“这是个很特殊的地方,很多陪病人的家属会在这里安安静静地看会儿书休息一下。”“自助借阅设备和市图书馆是一样的新机器,门口有支付宝绑定电子借阅证的流程,扫手机二维码就能借书,很方便。”据了解,无锡城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会不定期更换图书,首选畅销书和借阅率较高的书上架,也会根据图书馆所在地的人群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投放。据统计,无锡市图书馆大楼东侧一楼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放至今,累计接待读者达65万余人次,流通图书15万余册次,读者接待量和图书流通量均呈递增趋势。

  新闻链接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让图书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出了家门,步行多久可以到达图书馆、文化馆?家门口优质、惠民的演出多不多?居民的阅读状况如何?这些都是衡量一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准。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无锡在书香城市建设上始终不遗余力。目前,无锡全市范围内已基本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吴韵书香”城市阅读联盟为全省首创并推广开来,无锡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省“五星级”农家书屋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江苏省全民阅读办发布的2018年度江苏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居民综合阅读率继续提升,为89.93%,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无锡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6.34%,列全省第二,仅次于南京。

  2019年岁末,坐落在无锡地铁大厦的无锡市图书馆无锡地铁分馆建成开放。在地铁1号线人民医院站4号出口位置,同时开放了一处“文化客”共享阅读空间。地铁分馆与“文化客”地上地下互为呼应,为读者带来便捷的阅读体验。梅园开原寺分馆、灵山景区祥符禅寺分馆、国联金融分馆、薛福成故居分馆、东林书院分馆、乐都汇分馆、市委党校分馆、市民中心分馆……为了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无锡市图书馆积极探索跨界合作,建立了一批特色分馆,将其纳入城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通借通还,增强了公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无锡城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成员馆增至25个,其中,市级总馆1个,区级图书馆4个,直属、特色分馆16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4个。

  城市书房永远明亮,我们的城市就充满希望。无锡市图书馆馆长钱菲菲透露,接下来,市图书馆还将继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引导更多社会力量联手打造新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努力让图书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晚报记者 张月/文 还月亮、乐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