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活跃着这样一支消防队伍:他们的平均年龄在无锡消防系统内是最大的,即使放眼全国也是少见;17人承担着宜兴半数的山林防火救援,跨省救援对他们来说也是常态;不同于其他队伍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全都来自本地……这便是驻守在无锡最西陲的宜兴张渚专职消防队,一支与众不同的“老男孩”队伍。
消防队伍的“老男孩”
张渚专职队在消防系统内很“另类”。如今,大多数消防队伍都是“90后”“95后”的小鲜肉为主要力量,而张渚专职队的17名队员中,50周岁以上的队员4人,40周岁以上2人,30周岁以上6人,平均年龄36岁,名副其实的一群“老男孩”。队长舒顺生笑称,若不是刚招了两名小伙入队,这平均年龄接近40岁。这个年龄在无锡绝无仅有,即使放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舒顺生表示,有这些老队员在,有时他不在班上、无法第一时间到现场时也能放心,因为“他们都知道怎么处理”。
舒顺生回忆:有一次,全队参与扑救一个工棚火灾,因报警时间较晚,等到场时大火已持续燃烧2个多小时,凭借多年的作战经验,他们判断工棚的钢结构因长时间燃烧随时有坍塌的可能。在得知人员已全部疏散完毕后,舒顺生当机立断要求全员撤出工棚。就在人员撤离的那一刻,工棚坍塌,因为反应及时,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传承荣耀的“父子兵”
53岁的王林海和30岁的王利欢,是名副其实的“父子兵”。
王林海1997年入队,从事消防救援工作22年了,既是专职队的司机,又负责队伍的后勤,战时奔赴火场,闲时买菜做饭、修剪绿化。王林海说,他热爱消防事业,“实在离不开这里”。2011年时,王林海被查出患有直肠癌,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在知道手术后就无法继续从事消防救援工作后,他毅然选择了保守治疗。幸运的是,经过半年时间的休养,王林海的身体状况良好,他也立即回到了队伍继续操持自己的老本行,甚至训练上也没落下,“回来参加训练和灭火,感觉身体恢复得更好了,训练成绩比生病之前还要好。”
儿子王利欢入队也有十年时间了。他说,他从小就很崇拜父亲,也一直以父亲为榜样。后来,参加了父亲所在的消防队,与父亲并肩“战斗”。出警时,父亲在驾驶座上开车,他坐在后面,那时候父亲和所有的父亲一样,絮絮叨叨地说着火场可能遇到的危险,该怎么处理等等。
父子俩同时在消防队工作,难免对家庭有疏忽。王利欢表示,他十分感谢妻子对于他的支持。一次,宜兴的高速上有两辆油罐车发生事故,现场更是发生了爆燃。当时,他距离火场只有20米左右,第一次想到了“死亡”这个词。事后,他立即向妻子报平安,妻子反而安慰他“没事就好”。对此,母亲周红娣说:“这些事总需要有人去做,既然他们喜欢,那我们作为家属肯定是支持的。”
跨区域的“逆行者”
张渚专职队在承担宜兴市张渚镇、太华镇、西渚镇336.6平方公里范围的救援灭火任务外,还会参与大量的跨省灾情处置,是无锡消防系统承担“跨界”任务较多、跨区域增援频繁的专职消防队。
舒顺生说,有一年,他们接到报警,在三省交界处有一家工厂发生火灾,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事发工厂更靠近安徽广德,但是舒顺生依然不放心,他立即与广德当地消防部门联系,得知对方已经出警后才松了一口气,依然表示“如果需要,张渚专职队会立即赶赴增援”。大约两个小时后,舒顺生就接到需要协助的电话,立即带着队伍赶赴现场。起火的是一处钢结构厂房,附近不仅有成品和原料仓库,更有一处重达50吨的油包。张渚专职队赶到后立即投入救援,经过六个小时的奋战,大火终被扑灭。
近年来,张渚专职队每年平均增援邻近省市灭火救援任务近20起,多个村落的负责人乃至私营业主都存有舒顺生的电话,每当发生灾情,在报警的同时都会给舒顺生也打上一个电话。
张渚本地的“守夜人”
在消防队伍转隶之前,现役中队队员是由武警部队的现役官兵组成,专职队则由当地政府招聘组建,交由消防救援部门管理,因此这些消防队伍的人员都是来自天南海北。
张渚专职队则不同,队员全都来自张渚本地。每年春节是事故高发期,张渚专职队的队员都会在车上备上面包和水,“因为到时候根本来不及吃饭”,往往一出警就是一晚上,因此他们戏称自己是“守夜人”。
舒顺生说,队员都来自本地是有原因的,宜兴半数的山林都在张渚专职队的辖区内,有时候同一个地名包含两条甚至多条山沟,进错一个口子就要耽误救援:“到时候要么就回头,要么就继续往前绕路,很浪费时间。”就在不久前,张渚专职队接到报警称,有一名老太疑似轻生,已经独自进入了山中。根据线索,人们“锁定”了其中一座小山,但是家属、警方进去搜索了几次都没有找到老太。接到求助后,舒顺生思考了一下老太可能行进的方向,很快就在一处悬崖找到了老太,成功挽救了生命。
“队员都是本地人,对家乡的感情让我们更能投入本职工作。”舒顺生说,他的队员们个个都是“活地图”,对辖区情况都能做到“一口清”。接警后,他们第一时间就能迅速反应,快速出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尽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
负重前行换来岁月静好
【记者手记】
无锡消防救援支队的工作人员说,如今,消防部队已经退出现役,必然要开始职业化发展,而张渚专职队的情况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记者现场感受最深的还是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虽然队员都是张渚本地人,但是这些队员几乎都难以顾家。队长舒顺生说,他在张渚专职队待了25年,从来都没跟家人共度一次春节,“家里过节连个放炮仗的人都没有”。在专职队刚建队最困难的时候,他每天六七点出门,晚上八九点才回家,有村里人见到他时甚至问他:“你一年多去哪了?”
副队长王辉回忆,2013年那次森林火灾,他和队员们在山腰处陷入火海。后来,他们用风力灭火器集中一个方向开辟出一条逃生通道,到达安全区域,“捡”回了一条条命。王辉说,他从事消防救援工作近20个年头,经历过火场分不清方向的情况,他都不曾怕过,但是那次他是真的怕了,回想起来依然后怕不已。
舒顺生说,虽然他们一直被称为“逆行者”,但直到一次处置化工厂起火事故时,他才真正体会到这个词的含义:“化工厂起火,周围的居民拖家带口往外跑,我们的车子就向着火场过去。”向火而行,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采访中,队员们说,消防员是个愧对家人、愧对亲友的职业。但正是他们的“负重”,才有我们的“静好”。
(晚报记者 甄泽/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