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乐龄周刊

业委会牵头并补贴部分餐费 银发餐厅:不出小区就能吃上可口饭菜

  饭菜还不错,省得自己买汰烧。昨天中午11点左右,百岁坊小区的阿公阿婆们都笑眯眯走进了邻里共享空间,端上自己订购的饭菜慢慢享用。老年人的银发餐厅是近年来百姓热切期盼的新事物,但多为地方政府进行推广。不过,置煤浜小区的是由业委会牵头,补贴部分餐费,让老年人不出小区就能吃上可口饭菜。

  三菜一汤好味道

  小区老年人纷纷来就餐

  三鲜豆腐、咸肉、木耳炒青菜、番茄蛋汤,再加一份饭,这是百岁坊小区银发餐厅当天中午的菜单。这一周的大荤还有狮子头、红烧鱼块、肉酿面筋等,小荤则有蒜黄炒鸡蛋、素鸡炖肉、小炒肉等,菠菜、包菜粉丝、咸菜粉皮等蔬菜也是每天不重样。看得出这份菜单经过了精心设计,符合老年人口味。每餐老年人支付10元,包括一大荤、一小荤、一蔬菜,每周五订下一周的,能选择下周任意几天的饭菜。

  中午吃过饭,76岁的邓亮燕特意来反馈,当天的咸肉味道相当赞。她和老伴张师傅订了两份,中午省事多了。邓亮燕表示,自己前两年在家摔了一跤,右手受伤,从此抬臂非常困难,炒菜成了难事。原本有位钟点工阿姨来帮忙做饭,一个月1300元,每周来五天。但阿姨离她家相当远,最近不做了,正好小区里推出了老年食堂,让她肩头一松,不用再为吃饭发愁。有人帮他俩算了一笔账:在小区食堂吃饭,一个月老两口花费不到500元,比原来请家政省钱多了。80岁的独居老人华师傅每天也会到小区老年食堂来吃饭,他也觉得不错,但希望米饭更软一点。知情人介绍,华师傅的子女每到周末都会来父亲这里聚餐做饭,一般会特意多做一点荤菜啥的,这样老人每天都可以热点菜,再配点蔬菜。现在有了小区食堂,吃饭更方便,每天都有新鲜的饭菜,省得买汰烧了。

  目前,小区老年食堂只在工作日供应午餐。小区里有对老夫妻每天多订一份,晚上再热一下,晚饭问题也解决了。

  社会化运作“请”大厨

  业委会贴钱来起灶

  本周的饭菜由附近的新四方快餐店供餐,上一周则由品园饭店来供餐,两家餐饮店距离小区范围200米左右。老年食堂从上月底开始启动,目前还在试吃阶段。前两周在老年食堂就餐的老人数在20人出头,不过随着年关临近,有人被子女接走了,有人开始到处走亲戚聚餐,本周吃饭人数减至11人。小区内的工作人员席峰表示,考虑到运营成本,如果请人来做饭,每天买汰烧的工作量不小,还要支付人工工资,不如邀请社会化力量加盟。即便是一天只有一个人订餐,目前的模式都能支撑,无非就是饭店多加炒一点菜,不会亏损。同时,餐饮店本身就有卫生方面的监管,食品安全也有保证。

  不过,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水平,这样的三菜一汤,估计要15元左右。但小区业委会也和餐饮店商量,为民办实事,能否主打公益模式,价格降到12元。考虑到老年人的价格接受度,小区业委会贴2元,老年人只要支付10元就行了。

  价格低了,小区也配套了人员。现在64岁的王阿姨和69岁的费阿姨自愿当起志愿者,加上社区工作人员搭把手,每天到餐饮店搬回两大箱饭菜,在小区等候帮老年人分饭、取餐。碰到雨雪天老人出行不方便,他们也能送餐上门。“我以后年纪大了,也需要人帮忙”,志愿者王阿姨说,她趁着身体还不错,先义务做起来,期待以后有人来接力。

  社区空间共享

  办起老年食堂圆多年梦想

  从百岁坊的名字就能知道,这里出过不少寿星,这里也是城中的老小区,随意在小区里走走,目之所及以老年人为主。“小区里的高龄老人特别多,现在来就餐的也基本是70岁以上的人”,小区志愿者费阿姨说,老人们的子女年纪也都不轻了,没退休的要上班,已退休的还要带孙辈。城里的房子面积不大,几代人生活在一起不现实,住惯老地方的老年人也不太愿意跟着子女走。

  置煤浜小区业委会主任方海川退休好多年,年纪也在往上走,他知道老人的所需所求。小区改造时,添置了不少休息椅。他知道老人吃饭是个大问题,一直想办个老年食堂。前几年,二院对面有家街道级别的老年就餐中心,但要过条中山路,老人觉得不太安全。后来随着老年就餐中心的关门,他们下决心要把小区里的老年食堂办起来。小区里闲置的水泵房被命名为“瀛海阁”,成了邻里共享中心,里面桌椅、空调一应俱全,中午正好是个空闲时段,方便老年人在此就餐。为了办食堂,业委会在里面添置了保温箱、厨柜和水池等,老人可在空调间暖融融地吃饭,也可以带饭菜回家吃。

  目前,小区不少居民还不知道开办了老年食堂。方海川说,等食堂开满一个月,准备开个座谈会,邀请饭店、居民一起来看看运行情况,议议哪些值得改进。同时,他们打算翻新花样,小区周边馄饨、面条店都有,除了米饭之外,也可以增加其他供餐商。同时,根据老年人需求,适时增加其他时段的订餐服务。

  (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