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行人,地下走车,如今人车分流在商品房小区建设中成为趋势。人车分流让小区环境更加干净整洁、路面安全性提升的同时,120救护车进小区却遇到阻碍。小区行车遇障,地下车库限高,不少小区的消防通道由于管理问题打开不及时,这让“救命不容等”的急救人员常常需要负重步行前往,耗去宝贵的救治时间。
遇堵经历:急救人员负重一路小跑抢救病人
最近,无锡市急救中心金城分站杨凯涛医生接到120调度任务,一位市民头部外伤,流了不少血,需要急救送医。当天下午,救护车13点57分出车,14点12分到达了患者所在小区门口。令人心焦的是,行动迅速的救护车却在小区遇了堵。原来,该小区是人车分流设计,地面设有路障,救护车无法开到患者楼下,限高2.2米的地下车库车辆也无法进入。急救人员很快与保安亭工作人员沟通,询问是否可以尽快打开消防通道,该工作人员表示救护车可以停在小区主干道上,消防通道钥匙不在他手中,要先联系相关主管人员。
“打了120,病人都是很急的,看起来短短的几分钟,关键时候是要命的。”杨凯涛告诉记者,急救最怕等,当时不知要等多久通道才能打开,于是就在该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将救护车停在小区主干道,急救人员抬着担架、拎着药箱一路小跑,经过6、7幢楼,终于到了患者家。所幸这位患者情况还好,除了头皮出血量大外,生命体征都比较平稳,给予相应急救处理后,顺利送达了医院。“当时我们到了病人家楼下发现,消防通道就在这幢楼的旁边,如果能直接开到楼下,估计能节省三五分钟的时间。”杨凯涛说,在日常急救工作中,很多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很快,比如心衰、呼吸衰竭等,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宝贵,急救人员争分夺秒,途中省下越多的时间,就能为病人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
实地探访:救护车开进小区成了难事
这种尴尬的境遇,已经成了急救人员日常急救工作中的常事,特别是现在新建的商品房小区,设计时只考虑到私家车,没有考虑救护车这种特殊车型。多位急救人员反映,人车分流的小区路面并非不能走车,而是为了安全起见,设有各种类型的路障,防止私家车乱开乱停。
记者在位于健康路附近一个实行人车分流的小区内看到,走过门禁约十几米就是地下车库,私家车进门后直接入库,地面通道中间放置两个绿化墩,行人和电动车可以自由通过。一辆运送家具的货车由于无法进入,正在门口不远处等待。在位于观山路附近一人车分流小区,私家车同样进入车库,路面无车显得环境干净整洁,一侧设置有几个车位。小区保安介绍,路面车位是临时停车位,需要将可移动的路障拿开,车才能进来,一般是供访客临时停车用的。救护车若要开进小区,只要将地面上的路障移开即可。不过,在不少小区,除了主干道,通往居民楼下的路往往七弯八绕,途中的路障不只一处,车辆真要开到楼下需要移除多处路障,这让物业为难。而且一些小区绿化很好,楼下临近地方做成公园化设计,有时急救人员抬着担架要走过曲折的石子小道才能抵达病人家中,颇费力气。
在走访中发现,普通住宅小区地下车库高度限制一般以2.1米、2.2米居多,在车库出入口上方会有明显的限高标志,普通家用车通过完全没有问题。市急救中心金城分站的驾驶员杨奇介绍,救护车多是面包车,车顶有警灯,高度为2.4米,普通居民小区地下车库都进不去。“平时执行任务中也偶尔遇到过居民小区与商场紧挨着共用停车场的情况,这种车库平时要进货车卸货,限高比较高,我们就可以顺利从车库开进去接近居民家中。”其实,限高问题不只出现在居民楼,急救医生曹煜介绍,在刘潭附近的一片私房,几个小路口处也设有限高杆,限高2米,急救出任务时经过电话联系才打开,耽误掉不少时间。
一个诉求:让车辆开到离患者最近的地方
某地产项目经理彭先生告诉记者,人车分流设计是当下多数主流开发商选择的模式,作为一个卖点,其优势显而易见。路面不走车,提升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性,停车位设置在地下,节省了地面空间,增加了绿化覆盖面,让小区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极具观赏性。生活在这样的小区,业主的舒适度肯定会更高。采访中急救人员也表示,小区的设计其实不是问题,也并不可能改变,他们的诉求很简单:当急救车需要紧急救人时,一是可以移开路障,车辆尽可能开到距离患者越近越好;二是及时打开消防通道,节省更多时间。
“不开消防通道,我们肯定是没办法开到需要抢救的人家楼下的。”对于消防通道,杨凯涛遭遇过多次窘境。首先,打开消防通道需要钥匙,而钥匙一般不在门口的保安手里;其次,遇到拿钥匙的问题,很多保安可能是出于“嫌麻烦”等原因推脱,尤其是夜间出急救,拿钥匙更加成了难题。一些保安或小区管理人员意识不到病人需要抢救的急迫,甚至表示“可以让病人自己走出来”,如果能走出来,就不会叫救护车了。由于过程麻烦,耽误时间,很多时候急救人员就选择将救护车停在门口,步行进小区救人。
对于急救医生来说,除了急救技能,还需要很大体力,比如遇到需要心肺复苏的病人,长时间的持续按压就会消耗掉很多体力,重病人还需用担架抬回车上。保证救人质量是第一位的,“人跑着找门牌号太慢了,开车就要快多了,途中还要拎着药箱、仪器,抬着担架。等到达患者家里时,难道要先喘半天,再救人?”杨凯涛说,只希望小区消防通道能保持畅通,让救护车开到离患者最近的地方。
如何管理:可设置灵活路障
“消防通道钥匙是统一放置、统一管理,在应急机制完善的情况下,钥匙应该是可以随用随取。”位于瑞景道附近的一小区物业经理张先生告诉记者,一般小区的消防通道钥匙会放置在物业管理处的监控中心等地方,24小时有人值班,管理妥善的情况下,不应该出现拿钥匙困难的问题。不过,每家物业公司的管理机制存在差异,人员配备管理各有不同,有可能在中间环节上出现滞后。
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车分流小区,张经理表示,这种设计的初衷之一其实就是减少安全隐患,保障业主安全,应该做到特殊车辆特殊驶入,遇到救护车、执法车等车辆,要保障通行。日常生活中,一些居民也会在搬家、结婚等时有用车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同样需要物业的人性化服务,人车分流不是“死”的,考虑居民需求可以临时开放路面行车。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小区路障多种多样,有的是石墩,有的是路障柱,移除起来有难有易。在如今一些新建的人车分流小区,路障灵活机动,比如采用遥控感应地桩锁做路障。当有货车等车辆需要通行时,小区管理人员只需要遥控操纵,地桩锁就可以放下或抬起,十分方便,节省时间。“现在很多学校、单位使用升降桩做路障,可以上下升降,也是很灵活的一种。”张经理介绍,物业人员现场管理固然重要,但随着小区居民需求的变化,光靠人力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建议通过如遥控地桩锁、升降桩等技术手段来补充人力管理上的不足,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
(逯恒贞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