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二泉月·文学

洛杉矶的蓝花楹

  | 曹惠民 文 |

  有机会去美国,当然不能错过。收到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协召开第二届美中华文文学论坛的邀请,正是2009年5月——当时国内正在闹流感,空气似乎有点紧张。可我们来自江浙两省的几位作家学者却毅然踏上了被视为畏途的赴美行程。一行7人在上海会合后,就直飞洛杉矶,受到了当地华人作家朋友的连连夸奖。

  交流研讨很是顺利,气氛温馨。那时的洛杉矶华文作协会长由上海旅美的卢威担任,贵州的一位旅美女作家担当开幕式主持。不知怎么回事,我就被认为团长,只好代表中国学者作家在开幕式上讲了话,还被聘为洛杉矶华文作协的荣誉会员。出席交流者有洛市文化界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其中最年长者是来自湖南、我早闻大名的文坛耆宿黎锦扬先生。他是以英文写作打入西方文坛的美籍华人作家的先行者、“黎氏八骏”(黎氏八兄弟——黎锦熙、黎锦晖、黎锦耀、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之一。其代表作《花鼓歌》出版后好评如潮,还登上好莱坞的舞台,被搬上荧幕。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见过“八骏”中的老大——语言学泰斗黎锦熙教授,知道他是毛泽东的老师。全体合影时黎老拉着我(被他称为“北师大校友” )坐在中间,那年他已经94岁,可看上去像80刚出头,谈锋甚健。身为作协副秘书长的黄宗之也来自湖南,尤为热情,他和我一见如故,甚是投缘。会议期间,他还特别邀了我和另一位朋友去了他家。见到他的小说创作合作者——夫人朱雪梅女士。至今他们已合作出版了《破茧》等五部长篇小说,部部精彩,题材几乎都是教育和学校,很有可读性。

  会议期间也游览了好莱坞、迪斯尼乐园,可并不怎么吸引我。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地处美西,仅次于位于东海岸的纽约,也是全美华人聚居较为集中的城市。那天在宾馆下榻以后,就进城了,之所以说是进城,是因为洛杉矶的地盘很大,从城里的这一边开车出发,一路上房屋建筑好像并不连续,之间一些地方几乎近似于乡村。那天进城坐在车里,没想到竟遇上了我的“最爱”——见识了一种以前从未见过的花。只见道路两旁一株接一株的树上,开着一种又蓝又紫还带点红色黄色的花,那气势就像曾在韩国看到过的樱花,漫天一色,颇为壮观,但又比樱花更美更为慑人!真是惊为天人!好像就被她包裹住了你的全身,只觉得心灵受到强烈冲击,震撼之余,就突然发现,这个一见倾情的“她”,却连芳名还一字不知,同行朋友也没一个人叫得出她的名字,问了几个美国朋友,居然也说不清楚。后来晚上就餐时,一位久居美国的华人朋友才告诉了我们答案,这花叫做——蓝花楹。

  蓝花楹,别称蓝雾树。原产南美洲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有“蓝花楹之城”的美誉,“蓝花楹之城”这个称谓常出现在南非语歌曲中。亚热带地区广泛栽作行道树,是观赏、观叶、观花树种,也可供庭园观赏。树干可高达15米以上。中国近年来引种栽培,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少数地方有。每当春天来临,城中众多的蓝花楹开花会使整个城市都变成蓝色。蓝花楹的花语,是在绝望中等待爱情,也代表宁静、深远、忧郁或清凉、静谧、开阔,这就更赋予了她浪漫的气质和魅力,深受喜爱也就很自然了。后来在加大洛杉矶分校也看到一棵很大的蓝花楹树,独立园中,独具魅力,就经不住诱惑,在树下拍了张照片,一直保留至今,不时翻出来观赏回味,很是惬意暖心。

  回国后有一次和几个学生说起在美国的见闻,流露了对蓝花楹特别的喜爱之情,一个学生因此还网购到蓝花楹种子送给我,也曾想就在居所的楼下草地上给她安个家,但不知怎么栽种和养植,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痴念。

  洛杉矶会议结束后,我们的路线是从美西到美东。横穿美利坚大陆,第一站就是洛杉矶东边不远的拉斯维加斯,在那里住了一晚,那是世界最大的赌城,虽在沙漠的环抱之中,你却感觉不到有一点荒凉干燥,在市内的大街上漫步,只感到它繁华兴旺,是个名副其实的休闲之城。比起它来,曾经去过的澳门赌场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我对它并没有多少好感,就因为它最大,也就去了一下,却没有改变我的“先入之见”。高兴的是,在那里,和一位多年没见的老朋友Dan见了面,那还是二十多年前在华东师大,那时我在读硕士,她还在读本科,如今拿了美国的硕士学位又在纽约大学攻博。她热情地非要带我“脱离组织”——两个人到一家上海人开的餐馆去吃了一顿上海菜,也算是重温丽娃河旧梦吧。首都华盛顿,比起纽约的热闹来,显得安静太多了,街道两边都是政府机构,好像没有民居没有商店没有市场,路上行人很少,整洁得一尘不染。也去看了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说的人很多,此处就不再费辞了,不过几次看到国人写的游记,把它写作尼加拉瓜大瀑布,不免为它抱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