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27日,无锡驰援武汉医疗队的第一批28位医务人员及第二批4位重症监护室护师先后出征抵达武汉。首批队员中的27人都在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几天以来,队员们全力以赴,迅速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去武汉过年了”背后
“备好年货,去武汉过年了。”除夕夜,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廉海容副主任医师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这句看似轻松幽默的话语背后,却是勇毅果敢的医者担当。
经过前期高强度的培训后,1月29日,廉海容奔赴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31病区开始工作。由于穿了层层防护服,工作起来特别吃力,戴了口罩怕病人听不清楚,说话要比平常更大声。分管的30个病人查房下来,已过去3个多小时,此时护目镜上都是雾气,全身上下也全部湿透。就这样,廉海容一个班次连续工作6个小时,为了不上厕所滴水不沾,脚也被防护鞋磨出了泡。
本来医院只排了半天工作,但为了尽快让每位患者得到治疗,责任心重的廉海容主动增加班次,下午再次折返病区。要知道,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在病区每多待一分钟,被感染的风险就增加一分,但在廉海容心中,患者的安危和健康才是他最在意和牵挂的事情,正如他当时主动报名援汉时说的那样:“我是一名有23年党龄的医生,组织和人民需要我,我肯定去!”
水果堆里夹着“纸条”
“这么可爱的武汉人,肯定会挺过去的。”无锡二院王洵博士在朋友圈中写道,无锡医疗队所在的酒店门口堆了一大堆水果,里面还夹着一张“致一线白衣天使”的纸条:“逆行中的白衣天使,你们是真正的英雄,向你们致敬!有你们在,希望就在。武汉必胜!中国必胜!保护好自己,加油,我们的英雄们!”热心的当地市民只留下了祝福,却没有留下姓名。
在援汉一线,医护人员们每天的工作繁重,王洵的一次查房过程常常是3个小时过去了,还有20张床位没看,于是只能“继续憋了憋尿,舔了舔干燥的嘴唇”。
同样在一线的庄丽燕是江大附院的一名护士,每天临睡前一秒,她的脑海中也在排练次日工作。“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精神时刻紧绷着。”向远方的家人道一声平安也是她每天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他们的支持给了我勇往直前的勇气。”
抗击非典的“老战士”
“你在前线作战,我也同样要为湖北出些力!”1月29日,江大附院援汉医疗队张烽的妻子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1000元。看着妻子发来的微信,张烽心中充满温情。
“我愿意,我报名,我带头!” 1月23日下午,江大附院研究所主任技师张烽博士接到组织召唤,立刻做出了响应。“我常年在研究所工作,一直致力于基因检测和甲乙流检测,虽然没有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但是只要经过较短时间的相关培训,我相信自己很快就能胜任那边的检验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党员,这个时候更应该冲在前面”。2003年抗击非典时,张烽就站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17年后他再次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初心。
到达武汉后,张烽立即投入一线,对江夏区疾控中心设备和物资进行摸排,列出相关设备添置清单,协助梳理制定人员管理、工作防护、标本运送的制度流程。同时对PCR实验室进行评估,为后期开展新冠核酸检测工作积极做好准备工作。眼下,张烽正式进入高强度检验工作状态,全力以赴投入抗“疫”。
(小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