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不做抗疫的旁观者”

线上德育课开启育人新模式

  朱晴怡老师进行课堂直播。

  停课不停学,育人也不停。寒假以来,我市“锡慧在线”学习中心除了为学生提供各科优质的名师课程外,近期班会、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陆续上线,将德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连日来记者观察发现,各校还在不断探索线上德育新模式,在特殊时期为学生上好生动的人生课。

  “日记”里思考不停、育人不停

  战“疫”期间,我市有几位德育名师通过“日记”这一方式,为学生增强心理能量。

  2月15日,市教育科学院德育室主任张烨在“惠山区空中课堂”上了一堂主题为《中学生抗击新冠肺炎的现场觉悟与责任担当》的网络直播课,吸引了初三至高三年级近6000名学生观看。老师与学生虽然隔着屏幕,但学生听课后普遍表示受益匪浅。

  这堂课是张烨10多天来所思所想浓缩而成的精华。自2月4日起他笔耕不辍每天记录所思所感汇聚成“战时日记”,“这堂课我没怎么准备,就把这些天的思考,分为生理、心理和伦理三部分讲解,指导学生尊重生命的基础上关注生理健康;教会这些突然被疫情裹挟,出现恐惧、挫败等情绪的孩子如何调整心态从容面对,安排好学习、读书、思考的时间;也指导他们以人性之光、人道主义看待经受苦难的人,勇往直前的医护人员,甄别并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堰桥初级中学初二(5)班班级群自2月13日以来师生共写“班级日记”。2月13日,学生余灵灵谈居家学习时需“自律”。班主任胡文珠以一个小故事回复,希望孩子们能做好自我管理。胡老师介绍,这样的师生对话他们平时每天放学前都会举行,现在只是把对话搬到了线上,“学生很积极,抢着排队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感。”看了孩子们对疫情、居家学习的思考,不少家长大感意外。缪陆峰的母亲感慨:“我把智能设备交给孩子上网课时还想,他是否拿去开展‘游戏’事业。但从他们的日记中,我看到了他们从近期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学会甄别和思考,端正学习态度和提升责任感,十分给力。我们家长要给他们更多信任。”

  “学科+防疫” 定制课程体现育人价值

  本周,市一中高三学生迎来了他们的定制课程:各科老师从“防疫”这一时下最热门话题切入,精心策划准备,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深植于每一堂课。

  第一节线上地理课,她从人口流动、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6个微主题入手,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地理学智慧。地理老师赵怡告诉记者,网上关于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的讨论很多,地理学专家多方位阐释了场地选择、交通影响等问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融合运用。“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他们普遍反映出这堂课体现了地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赵怡说。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人们用血与肉的代价,为我们上了一堂哲学课。朱晴怡老师以疫情为背景,结合社会现状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为她网络教学写下了一个华丽的起始音符。”学生尤雨曦听完课后赞道。朱晴怡自疫情爆发以来就在搜集相关资料,她一直在思考如何用这个契机做好思政教育。课堂上,她结合人与自然、以人为本、人生价值等五个方面,与学生共同探讨了由疫情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

  利用校本资源讲解知识点,是朱晴怡课堂打动学生的关键,“立足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讲解知识点,对他们学习更有帮助。我不讲遥远的人,离学生最近的事能给他们带来最真实的感触。”思考与实现人生价值是说教意味较浓的知识点之一,朱晴怡以2000届校友王洵支援武汉的事例为引,让学生从身边的人与事领略知识点的含义。“不要把自己当成防疫的旁观者,家国情怀并不是一句口号,各个行业的人员各司其职才可成功战胜疫情。”她希望学生通过这堂思政课能明白身为中学生应该做什么。

  (杨涵、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