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社区不遗余力推进“锡康码”申领

多种模式助老年人有序领码

  小区出入口有详细的申领模式,按流程走就好了。不过也有一些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不会操作,锡城多家社区工作人员根据社区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模式,有序帮助老人申领锡康码。

  “志愿者+年轻社工”模式助推

  这几天,随着“锡康码”的使用范围的普及,老龄化与智能化的矛盾凸显。水车湾社区工作人员高钰沣表示,第一道防线的志愿者们纷纷担当起“技术员”角色,个别志愿者还是社区的“核验员”,在站岗时帮助无“锡康码”人员申领,遇到年纪大的居民,就引导其前往社区打印成纸质二维码,一张大的放包里,一张小的贴在公交卡、老年卡或通行证背面以便随身携带。

  “因为目前代办申领有数量限制,我们鼓励由子女为老年人代办,到社区打印成纸质的。经了解,如果子女帮助申领确有困难,再由社工代为申领”,志愿者之一的顾卫红阿姨在现场向居民耐心解释。站岗站久了,小区门口成了社区的第二道“锡康码”申领点,而志愿者当久了,大家都把志愿者当成流动的“申领点”。

  “顾阿姨,听说要弄个什么码是吗?”邻居老张向顾阿姨求助,52岁的顾卫红便耐心帮助其操作,遇到有疑问的再向社区年轻人求助。“我的怎么是红码?”“您等等,我帮你问下社区……经由后台查验,你的户口是江西的,你到社区提供电信活动轨迹,只要你没经过特殊地区,再写份承诺书,社区帮你把红码转换成绿码……”在“锡康码”正式投入使用的这几天,水车湾小区的“锡康码”推广工作正有序进行。

  申请和打印远程遥控完成

  崇安寺街道汤巷社区,各出入口都张贴起显眼的海报,告知老人如何申领“锡康码”。有些老人的子女住得比较远,社区就通过电话和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在自己的手机上帮老人申领好,再通过微信把截屏发到社区工作人员那里。遇到没有合适的照片,社区人员可以现场拍摄传过去,也可以利用老人身份证上的照片。拿到二维码后,社区会进行缩小,帮老人打印出来。“许多老年人都会把码放在公交卡的卡套里,挂在脖子上,方便携带”,汤巷社区党总支书记郑倩表示,他们每天都要接待几十名老人。

  不过,他们现在也有点小烦恼,一些老人子女在外国或是孤寡老人,自己要么没手机,要么只有老年机,没法上网,连代申请都很难操作。他们尝试用工作手机为老人申领,但基本上一部手机绑定了一名老人后,就很难再为其他类似的老人申领了。他们已向上级部门反映此类情况。

  高龄老人少出门等等再领码

  丽新路社区这几天也正忙着为老年人申领“锡康码”。社区党总支书记林水芳介绍,社区情况较特别,由于房屋建造年代较久,一些老房子没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居民之间接触的机会比其他地方多,所以安全问题非常重要。“锡康码”出来之前,他们已通过问卷星平台做过一个社区通行码,对社区内的情况进行了小普查。这次“锡康码”出来后,对于陆续返乡的外来人员,也能做到更精准防控。“我是审核员,都签了保密协议”,林水芳表示,之前常有一些外来人员想要进入社区,他们也搞不清楚来历,有了“锡康码”会更安全些。

  “过两天,我们准备着手帮助塑封‘锡康码’,能和社区出入证放在一起,不易丢失”,林水芳表示,昨天,一些社区工作人员也在接受“锡康码”的培训。由于他们辖区内高龄老人不少,集中代为申领压力很大。但疫情期间,社区已进行了妥善安排,要么有子女上门帮忙做饭买菜,要么隔壁邻居帮助带菜,老人基本不需出门,所以申领“锡康码”的时间可以后移,以便分批次操作。

  (晚报记者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