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机器换人”真给力!

惠山企业复工后 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 繁忙的生产线上,自动化机械高效运转,只有少数戴着口罩的工人巡回监测;预先设置的编码在屏幕上跳动,产品的各项数值瞬间被机器录下……昨日获悉,在疫情面前,惠山区一批率先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企业不仅经受住了考验,同时,还助力企业在复工复产的进程中大步向前。

  锡西模锻有限公司是传统冶金制造企业,从2月15日复工以来,短短十几天就实现了产能完全恢复,这背后的“功劳”,应该算到2年前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每班6人的工作小组降为每班2人,人力成本的节约率达到了66%。外地员工因疫情返企隔离等因素也未给企业造成大的困扰。负责人钱浩淼认为,通过智能化的高度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疫情防控下企业复工复产难题,也能降低企业受到人力因素的影响。

  方寸工具负责人杨鸿志在智能化改造的道路上走得早,更想得远,“以前要培养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不容易,可现在,只要把零部件放进夹具,在屏幕上轻轻一点,自动机械就会完成任务。”在一人多机得到实现的基础上,小批量、多规格的生产也没有障碍。2015年起步至今,企业已经可以生产1000多种规格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行业。凭借着“私人定制”这块金字招牌,方寸工具也在复工复产后迅速收复“失地”,目前企业的产能已经恢复到8成,一旁的工作板上记录的订单情况也见证了企业的繁忙。

  (黄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