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高价值单项最高奖百万 知产融资额上限翻倍,打赢官司还有补贴……

“16条”真金白银支持创建知产强市

  近日,我市出台《关于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政策意见”)。该《政策意见》共计16条,涉及“鼓励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创造”“促进高效益的知识产权运用”“发展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服务”“实施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四个方面。其中有哪些亮点?记者请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亮点一

  支持知识产权海外布局 鼓励培育高价值专利

  专家介绍,此次《政策意见》涉及的4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创造、促进、利用、保护,贯穿了知识产权的全生命周期。

  其中,在“创造”方面,《政策意见》的亮点包括,特别提出支持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对于通过PCT途径取得境外专利授权的,每件最高给予5万元奖补;取得马德里商标国际授权的,每件最高给予1万元奖补”。同时,侧重对高价值专利的培育,“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培育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对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支撑保障作用的高价值专利组合,每个项目最高支持100万元”。通过政策及资金支持,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和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的积极性。

  亮点二

  知识产权可混合质押 最高可贷1000万元

  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市知识产权融资额累计突破30亿元,发放专利质押贷款贴息超500万元,惠及全市600多家企业。为进一步推行该知产融资举措,《政策意见》在“促进”方面,继续鼓励企业以知识产权成果进行质押贷款融资,在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给予最高50万元贴息奖补的同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混合质押业务,将授信标准由原来的单户“5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

  此外,还鼓励保险公司拓展知识产权保险领域,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其他机构投保知识产权保险,按实际支出保费的50%给予资助,每个项目最高支持30万元。鼓励市区与社会资本多方联动,探索知识产权金融创新。

  亮点三

  运营+数据+高端服务 保障知产成果快速转移转化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只有被很好地利用,才能服务地方经济产业的创新发展。”专家表示,如何发展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服务,实现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是此次《政策意见》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

  在此方面,《政策意见》中提出,建设市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按建设进度分阶段支持,最高2000万元),形成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集群发展优势,打造辐射全市乃至长三角的知识产权服务窗口。鼓励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与各市(县)、区政府合作共建,建设若干个专业领域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按建设进度分阶段支持,每个平台最高800万元),引入国内外知识产权增量,盘活我市本土知识产权存量,加快知识产权成果在锡转移转化,服务地方产业、与集聚区协同发展。鼓励建设知识产权大数据、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按建设进度分阶段支持,每个平台最高500万元),推进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整合,建立绿色通道,免费开放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基础信息,为中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数据检索、信息推送、利用、托管、评估等服务。

  为方便我市企业办理国际性知识产权业务,《政策意见》中鼓励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无锡,根据其投入规模、专业人才数量、业务领域等,每家最高支持100万元。对于从基础代理向高端业务攀升的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根据服务成效、人才引进培养等绩效评价结果,每家最高支持50万元。

  亮点四

  涉知产诉讼胜诉可获资金贴补 地理标志保护项目最高支持20万元

  “目前,部分企业因考虑到诉讼成本等,不愿主动通过法律诉讼维权,导致‘山寨’滋生,形成恶性循环,对企业甚至地方产生负面影响。”专家介绍,为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动参与知识产权维权,《政策意见》就此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对国内外重大知识产权纠纷维权成功的,按维权诉讼实际发生的律师费或知识产权咨询服务费的50%给予后补助,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万元。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动应对商标纠纷,在维权过程中被行政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每个商标最高给予资助50万元。”

  同时,《政策意见》中还在提升知识产权风险防御能力,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其中,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培育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有较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品牌,对成功注册地理标志的,每件最高给予支持10万元;对成功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每件最高给予支持5万元。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全面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运用促进工程,每个项目最高支持20万元。

  (晚报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