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新闻

垃圾桶撤了?其实是为了城市更美

主要道路“撤桶”,果壳箱依旧留守

  近日,有市民发现很多道路上原先的绿皮垃圾桶逐渐“消失”了,“垃圾桶撤走了,今后如果想丢垃圾找不到垃圾桶,该怎么办?”成了不少人的疑问。记者了解得知,在街头经常看到的容量240升的大垃圾桶,今后将撤桶建点,沿街商铺的垃圾“定时定点”投放,而果壳箱不在“撤桶”范围。

  新政

  撤“大桶”,留果壳箱

  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既可以提升整体市容环境,也有利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近日,城管部门提出了沿街商铺由环卫收运单位“定时定点”上门收集或经营者自主投放的要求,而“撤桶”是“定时定点”的重要举措之一。

  市环卫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主次干道上要逐步撤离的垃圾桶指的是道路沿线240升的塑料垃圾桶,市民使用比较多的分类果壳箱不在“撤桶”的范围内,主要影响的还是沿街的店家和商铺。“撤桶”的推进过程中,会根据每条道路的情况逐步推进,同步做好宣传、引导以及“定时定点”的配套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把垃圾桶撤除。“撤桶”后,将通过“定时定点”的方式收集生活垃圾,如上门收集、设置分类投放点等。

  得知果壳箱不会撤离后,市民王奶奶安心了,她说“果壳箱确实还是需要的,大的垃圾桶撤离应该对普通行人没有影响,还能美化环境。”

  梁溪城管局环卫科科长胡斌介绍说:“中心商务区已经在进行摸排,因为需要确认撤桶后的收运时间和收运路线,所以在调整收运时间的同时正在对道路沿线的商家做宣传,等到线路和时间调整好之后就会开始撤桶。”

  答疑

  撤桶后,垃圾扔哪里?

  在梁清路经营一家烟酒店的店主郑先生拿着分类好的两袋垃圾,步行至附近一处新建的垃圾收集房,将垃圾分类倒入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箱体内。在此之前,道路沿线仅设置了一批绿皮垃圾桶,业主如果需要倾倒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必须步行5-10分钟至附近的小区才能进行分类投放。如今,梁清路沿线的绿皮垃圾桶正在全面撤出主次干道,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批垃圾分类收集房。

  梁清路上桃源居小区的门口,一座全新的垃圾收集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施工人员称,再过两三天即可投入使用。桃源居小区的店面房汇集了便当、家常菜馆、夜宵等各种餐饮店,绕到后厨可以看到成排的垃圾桶,每隔十步就有一只,里面多是餐厨垃圾,天气还没大热,远远地也能闻到些异味。在此经营餐馆多年的吴先生介绍,这些垃圾桶是由环卫放置的,早上还没上班时垃圾桶就放在这里了,等一桶满了会有人来拉走。吴先生的饭店每天会产生两桶餐厨垃圾,等垃圾房投入使用,距离后厨一步之遥的垃圾桶将被搬到垃圾房进行集中管理。吴先生表示:“我们处理垃圾要多走20多米,可能不如现在方便,但对整体环境而言一定是大有益处的。”

  80岁的孙阿姨是桃源居小区的居民,喜欢散步的她经常在餐饮后厨的小路上经过,眼看着天马上要热起来了,她也担心厨余垃圾散发异味、吸引蝇虫。看到施工中的垃圾收集房,孙阿姨直夸“考究”:“餐饮店后面就是居民区,之前夏天窗也不太敢开,等垃圾房造好了,应该可以还小区居民一片清新空气。”

  垃圾桶“下线”,是否不便?

  在前进路上,一辆电动三轮车正在马路沿线收集路边商户产生的垃圾。新吴城管局江溪街道城管科长邹巧成介绍,在新吴区城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江溪街道内10条道路上共336个垃圾桶上周已经撤离,现在联系了第三方公司在每条路上安排一个工作人员用电动三轮车“定时定点”收运垃圾。他介绍,随着几天的适应,大部分的店主都开始有意识地配合,但也有少部分店主意识不强,不仅不配合“定时定点”,还将垃圾扔到马路上。

  “会有一个过程,相信通过城管、网格员加强宣传,一定会慢慢好起来。”邹巧成表示,等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还有店主不履行环卫责任、不按要求投放的,将联合执法部门进行一定的处罚。同时,他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包括原来环卫保洁道路时产生的树叶垃圾、灰土可以倒入马路边的垃圾桶,但现在桶撤走了,环卫车容量又有限,这些垃圾要倒去哪里等等。“还有很多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问题,都等着我们解决。”他这样说道。

  在惠山洛社,为了让沿街店铺和居民配合收运工作,环卫所准备了6万多卷垃圾袋,分为绿色和灰色两种颜色,对应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收运时也准备了两种颜色的垃圾桶,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考虑到水果店等商铺每日产生的垃圾量较大,与商铺协商后定下了“及时装袋、定时回收”的方案。洛社环卫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洛社主要通过上门收运来解决市民和商铺的垃圾处理需求,这一举措自2015年就已开始运行,此次结合“撤桶”行动再发力,将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

  “先期在人民路进行了‘撤桶’试点,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今后将参考‘人民路经验’,结合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把‘撤桶’进行到底”,该负责人表示,撤桶过后的街上,垃圾随地乱扔的现象显著减少,商铺门口脏乱的情况也有所改善。

  链接

  “垃圾不落地” 让校园更美丽

  据了解,2005年,天一中学启用新校区后,就不在校园内的道路上设立垃圾箱了,取而代之的是较为集中的垃圾房。“当时推行的是叫作‘垃圾不落地运动’。”天一中学副校长陈志刚介绍,考虑到生态校园建设中的环保要求,以及希望提升师生的生态素养,学校开始推行此项运动。垃圾不落地之后,校园环境明显改善。同时还倡导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有害物质的丢弃。

  万事开头难,陈校长介绍说,起初学生们不习惯没有垃圾桶的校园。“当时,出现了少数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甚至还有学生因为道路上没有垃圾箱,就把垃圾扔到厕所里。”他回忆,后来通过不断的教育引导,等学生们都逐渐习惯之后,尽量不产生垃圾,有垃圾就去垃圾房扔掉成了自觉行动。现在,天一中学每年新生入学的《入学指导》里就有关于垃圾不落地运动的科普。

  除了有利于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师生的生态素养,陈校长告诉记者,垃圾不落地运动也让学生们开始关注垃圾分类。“因为要低碳环保,减少垃圾,所以自然而然就开始关注到有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概念。”他介绍,那时候无锡还没有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但学校里已经有一个专门的社团负责联系外面的公司,将学生的一些可利用垃圾回收进行资源化利用。“现在,学生们在路上行走时产生垃圾或者发现地上有垃圾,都会非常自觉的捡起来去垃圾房扔掉。”陈校长自豪地说。

  (晚报记者 张颖 陈钰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