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激发家训文化 释放更大能量

让闪亮的句子传承治家智慧

  范家祠堂。

  清明节临近,无锡市文明办“文明无锡”微信公众号开设“忆先贤诵家规”栏目,接连推送了荣氏、唐氏、华氏、秦氏、钱氏、薛氏等无锡望族的家训家规,引发网友转发。以无锡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多世家,士子学人、文化精英将经典的基本精神、个人习得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家训家规教育子孙,具有穿越时空的示范效应。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当下,应激发无锡家训文化释放更大能量,展示江南文化不朽的精神标识。

  传播

  线上诵家训 传递正能量

  无锡荣氏家训强调孝悌当先、礼节当知、职业当勤、节俭当崇,15岁的荣毅仁写下《自策铭》与其家训一脉相承;无锡钱氏族人践行“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的训言,钱氏也创造了人才井喷的独特现象;无锡薛氏要求子孙深切领会让、厚、勤、俭四字家训精髓,主张兼重男女教育的理念;无锡华氏家训《虑得集》在古代入《四库全书》,在当代被中央纪委推荐学习,其秉孝义之风,千古流传,指导后人如何做人、持家、尽孝、行善……

  经“文明无锡”“吾锡资讯”等微信公众号的传播,锡城书友群、访古群、文化研究群里,群友们接连转发着无锡先贤家训家规,品读着家训中的智慧,感受着无锡家训文化带来的正能量。“我们祠堂有规矩,每次祭祀,都要选读《虑得集》。”无锡荡口华氏第五十二世孙华金生说,荡口华氏始迁祖华贞固编写的《虑得集》是“家劝”,而非一般的“家训”,一个“劝”字,多了几分平易与谦和,而里面的话也都是朴实的大白话,比如“财不足为后世计,德则可致后世绵远也”,可见祖先对物质财富的淡然和对精神财富的看重。

  往年清明节前,惠山古镇祠堂群都会迎来春祭高峰。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古镇虽已恢复开放,管理方至今未收到祭祖的申请。据了解,连日来,钱氏、过氏、陆氏、倪氏等宗亲会陆续发布了取消或不组织清明祭祖活动的通知。无锡秦氏宗亲会秘书长秦志伟说,为纪念秦观逝世920周年,中华秦观宗亲会、无锡祠堂研究会秦氏分会开发、上线了“云祭祀”,线上传播秦氏孝友传家的家训家规。“3月29日推出的,第一天就有超过1300人次参与,我们瞬间开展了一个‘大型活动’。”如此传播效果令秦志伟喜出望外。

  观点

  家训字句珍 价值通古今

  《钱氏家训》是江南望族家训的代表。惠山钱王祠内,无锡钱氏宗长、中科院资深院士钱令希教授手书的《钱氏家训》被制作成了漆雕镶嵌在五王殿的墙上。无锡市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光益表示,今年虽然取消了祭祀大典,但在这特殊时期,更要重读《钱氏家训》,从“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等金句中汲取力量,共克时艰。

  在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主任徐元生等研究会成员看来,新时代的祠堂文化活动,绝非“放几块木牌子、来一帮老头子、让大家捐票子”。江南望族多,家训传世多,长三角地区自古至今交流频繁,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而今人要做的,就是结合时代,传好、用好家训家规,让一个个家族更有凝聚力,让江南长久兴旺。

  无锡学者陆阳分析,无锡的家训文化中,除了孝义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十分鲜明外,还浸润着“务实勤业,百业皆本”的思想,带有无锡工商文化务实的特质。更可贵的是,无锡人继承了吴文化的“尚德”传统,小家发达不忘大家,义利兼顾,实业报国。

  南大历史系教授、无锡人范金民认为,家族是江南文化和江南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仍能够体现出优良家训家规对于约束族人、激励子孙、向上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

  “家族兴盛得益于家训教化。”江大人文学院教授庄若江举例,无锡华氏世代秉承家训,力行德义,广行善举,建桥筑堤,减免佃租,无锡的“国保”单位荡口华氏义庄便是其家训力量的见证。

  江大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桂秋表示,家训家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家族、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每一个家庭成员健康和谐地成长、担任好社会和家庭成员的角色,有着相当的价值和意义。

  举措

  家训是富矿 待深挖放大

  家训家规高度凝练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基本道理和原则,让我们不忘来路,看清前路。调查中发现,无锡从上到下皆重视对家训家规的发掘利用。在无锡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的主持下,2015年,由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编写《无锡惠山祠堂群家训集萃》,集纳了83个姓氏的117则家训;2018年,印制《惠山古镇家规家训巡礼》系列明信片。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现有42个姓氏分会,各分会也积极传播着无锡家训文化。除了将家训家规制成匾额悬挂在祠堂内,有的分会编写出版家训规约、印制家训解读小册子作为交流物品;有的分会持续撰写研究文章,线上传播家训文化;有的则让家训家规出现在了各种文创产品上。

  有家必有谱,有谱必有训。无锡市图书馆有长三角“古籍富矿”“查谱中心”的美誉。无锡市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无锡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进雄介绍,截至目前,市图馆藏家谱达1500余种13000余册,涉及约100个姓氏,而谱中有大量的家训家规,其内容大多是教育族人爱国敬业、积极向上、孝顺和睦、诚信友善,但各姓氏的家训文化也各具特色,值得深入研究,放大价值。为了开采好无锡家训文化这座“富矿”,王进雄透露,目前,他们正加紧建设无锡家谱馆,届时,家训文化将得到更加系统地整理、分析,古为今用。

  今年,位于惠山古镇上河塘的紫阳书院将复建。紫阳书院即朱文公祠,是朱熹精神的重要载体。朱熹,世称朱子,其《朱子家训》《朱子家礼》深化社会伦理,是东亚文明的瑰宝。无锡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张中云表示,重建紫阳书院是无锡对朱熹理学思想的高度认同。书院也将成为展示朱子家训文化的重要窗口。惠山祠堂群堪称记录中华谱牒文化的露天博物馆,通过高质量、高水准的整合与展示,它同样可以成为“中华家训文化博物馆”,使之在集大运河与江南水乡古镇于一身的世界文化“双”遗产地释放出更大能量。

  (张月/文 陈大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