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黄孝萍)昨天,本报一篇《四代人的寻亲梦圆了,费锡元烈士“回到”家乡》引起了一位泰州读者盛中平的共鸣。据了解,他有位叔叔叫盛仁勇,早年在无锡梅村参加“江抗”部队,至今不知下落,希望能够委托本报征集一些线索。
盛中平今年已72岁,出生在泰州,老家在梅村。“我父亲弟兄三人,老大叫盛八斤,父亲是老二叫盛金宝,老三叫盛仁勇(家中名字为盛金奎)”,盛中平说,叔叔小时候在家乡上过私塾,1939年在梅村东元乡参加“江抗”,还在手臂上刺上了“盛仁勇”的字样。伯父盛八斤表示,曾在梅村看到盛仁勇在部队行军时扛着机枪,觉得他可能是部队中的机枪手。还听说过盛仁勇上世纪四十年代,曾在东台安丰、曹店一带打仗。
据称,盛仁勇在黄桥战役期间曾巧遇同乡郭宏。1972年,盛中平写信给时任上海市奉贤县副业局局长的郭宏。郭宏在回信中表示,黄桥战役以后,他随部队送一批伤病员到如皋。在黄桥附近遇到盛仁勇,他们原先是不认识的,因为都有无锡口音才互相交流起来。据郭宏讲,盛仁勇当时是新四军某一部队的连指导员。
盛中平还曾在1972年写信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当时总参回信说,盛仁勇参加新四军一事经过多方了解确实,但此人在抗日战争后失去联系。这些信件盛中平都已遗失。记者在中华英烈网中,分别输入“盛金奎”、“盛仁勇”,都无相关信息跳出。
父亲1968年去世,伯父约十年后也过世了,盛中平生活在泰州,伯父的后人迁至张家港,老家梅村也几乎找不到和盛仁勇同时代的人了。盛中平却没有放弃过寻找亲人的努力。他表示,如果叔叔还活着,不可能不回家。亲人们应该去他墓前祭拜一下,哪怕只知道大致所在的地方。他还曾去盐城、海安等“江抗”部队活动的地方打听过。
有人告诉他,关键是要知道盛仁勇所处部队的具体番号,才能通过当年行军打仗的轨迹找到一丝线索。“也许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但在盛中平看来,寻找本身就是一种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