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年的培育建设,“新优质”这个概念对于锡城老百姓来说,从“陌生”变为“亲切”。从第一批的25所到如今的51所,越来越多“新优质学校”不仅仅让无锡义务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也让“家门口的好学校”惠及更多锡城百姓。日前,无锡市第二批“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项目学校2019年度社会声誉及办学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社会对新优质学校办学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新优质学校”总体满意率再提升
这项调查自去年12月中旬开始,对第二批“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单位一年多时间的建设成果开展“形成性”评估。市教育评估院从32所项目学校中,根据培育学校的规模及班级数量,每校随机抽取两个整班,编制了小学学生、小学家长、初中学生、初中家长及社区代表5份问卷,问卷预定人数达到6906人,以匿名的方式对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课程实施的多样性、校办学质量、社会声誉、沟通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测评。此外,本次调查还为每所学校的每一类人群制作了一个二维码,共计105个二维码,分别通过智能评估平台和书面问卷两种途径采集数据。
无锡市仓下中学的学生和家长代表收到调查问卷,请他们对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方式的认同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填答完成后,问卷被封入免费邮寄的信封中寄出。调查聚焦“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与重点问题,科学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大数据采集分析手段,全面展现培育建设以来各项目学校办学发展情况。
汇总结果显示,无锡市第二批“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项目32所学校(35个统计单位)的中期社会声誉及办学总体满意度为91.67分(同比上升了1.74分),总体满意率92.76%(同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社会声誉及办学总体达到满意水平。这说明无锡教育在积极推进实施第二批“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着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方向明确、措施有力,极大地提升了无锡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许多项目学校开展“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已初见成效,办学质量逐年提升,教育公平度相当满意,在老百姓心目中有了良好的口碑。
市教育评估院院长徐小华介绍说:“一个孩子在学校只是一个普通的个体,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全部的希望。孩子在学校是否能得到公平的对待、是否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否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反映出的是家庭和社会对学校优质教育的满心期待。因此,各项目学校一定要通过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回应家长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关切。”这也是评估院每年开展满意度调查的初心所在。
关注人的发展,打造“优”质校园
在“新优质项目”推进中,无锡教育人重新审视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越来越多的学校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教育逐渐回归原点:真正关注人的发展。各培育学校真正把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落到了实处。
新城中学作为一所新市民和流动人口子女比率达60%的学校,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学校探索英语和数学学科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走班学习,并积极推进“主动参与、助导结合”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真正变为“学堂”。硬件一流的蠡园中学则将目标瞄准了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发展与学生成长等软实力提升上,三年内力求30%的教师达到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水平;对学生则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大力建设学生社团,为每个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带领孩子们感受国学之美,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实验研究,在传承、坚守优秀的“中国灵魂”同时,构建“国学立品 益智修能”课程体系。在专家组的指导下,着力打造既充满传统文化情怀,又弥漫着现代人文精神的新辅延。元末明初山水画大师倪云林的故土、锡山区的仓下中学,将典雅之美浓缩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延续“仁爱”传统,该校发展中保留、修复了宋代的飞虹桥和明末清初的香花桥以及文昌阁等文物古迹,将350多岁的银杏和200余岁的黄杨作为学校精神的象征。得益于“新优质”建设,古朴又现代的仓下中学发展逐年提升。
学生许璨璨对无锡市广丰中学的阅读空间情有独钟。在这个没有统一教材、没有固定座位,甚至上课地点也常常变化的课堂中,他们打量世界、思考,与同伴一起讨论,共同进步。
提供有“质”感的教育
在“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过程中,项目组多次邀请高校学者和省内外专家,“请进来”梳理“新优质”内涵,总结提炼项目建设创新思路;“走出去”各小组轮流“坐庄”,集体研讨,互相启发。
这几年,广丰中学的老师每学期都有多次机会与其他“新优质学校”联动交流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学生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的经验,还会走进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借鉴相关做法。在此过程中,广丰中学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下了功夫,4年来新增30多门学生喜欢的校本课程。
无锡市梨庄实验小学结合自身和学生实际,让值班老师带着慧心慧眼去发现校园中一个个给人感动和启迪的“梨小美丽故事”。调皮鬼雨天主动扫水,抑或学生放弃礼物和大餐送口罩给环卫工人的别样过生日方式……越来越多故事主人公出现在学校国旗下讲话中,孩子们越来越自信。学校还开发了《把学校交给故事》的校本课程,把运动和阅读习惯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我们坚信好成绩是丰富课程的副产品,梨小近年来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结论。”校长周燕微自豪地说。
五年多来,市“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带动锡城众多学校走向良性发展之路:不挑生源,负责任地接纳就近、对口入学的全体儿童;不追求分数排名,尽可能适应学生差异,满足他们发展需求,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从校情、学情出发,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主动探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策略。在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各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百姓满意度不断提升。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项目学校还将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引导质量重建;优化组织架构,强化专业引导;突破评价瓶颈,着眼师生发展。随着“新优质”项目推进,我市将不断总结有影响、可辐射、能共享的教育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动“新优质学校”向更高标准、更优质量、更大影响的方向发展。努力实现无锡教育在优质均衡基础上的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为办人民满意教育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邵志叶、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