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新闻

无锡民宿业,蓄力再出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4月17日,星期五。位于宜兴山区张渚镇南门村的乐天陶山居民宿以一场烟花的方式庆祝自己的3周岁生日。主人为庆祝民宿复苏,特意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生日大轰趴。当天客满,主人陶青安排了一场星光下的晚餐,少长咸集的长长餐桌在夜色里生动而温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无锡民宿业正逐步有序复业。

  民宿业渐复苏

  入住客多少不均

  18日一早,陶青早早起来,带着乐天陶山居的部分客人们到后山掘小竹笋,留在民宿里的客人,则分散在屋顶露台、水杉树下、竹林深处、青草池塘边,各自活动。“乐天,是我妻子的名字;陶,是我的姓。山居,是我们的家。”陶青这样向记者解释民宿名字的由来。这间民宿的房子,也是陶青自小的家。谁承想,老屋在整整闲置了20年后,成功“变身”为宜兴山里的网红民宿。“疫情发生后,应顾客要求取消了预订。不过,随着天气回暖,桃花红、梨花白,客人又迅速增多起来。客房利用率比往年同期还有所提升。”陶青一脸灿然。

  同一个周五,在马山和平村北边,与拈花湾一山之隔的和平小筑客栈,12间客房预订出了6间。“可能是预报天气不太好,这周生意一般吧。”老板宋琪明正忙着为客人办手续,“客栈是在3月24日正式复业的,生意最好是4月6日,客满。这段时间上海等周边客人来得比较多,有一家五口前来度周末的,有几个闺蜜带着小孩一起出游的,也有公司组织20多人来团建的。”总的来说,和平小筑的生意还不错,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做得好可以满房,入住率跟往年同期相比差别不大。

  但据记者的了解,并非所有的民宿都像上述两家这样幸运。在马山,许多民宿平时的入住率只有10%-20%,周末及节假日的入住率在60%左右。古竹社区目前有75家民宿,之前陆续复业了一半,但见生意冷清又悄悄关了不少。“目前真正复业的民宿只有13家,大多数生意比较惨淡,有一半在清明小长假里是零入住。”古竹社区副书记虞涛有些无奈。和平社区共有民宿36家,目前复业率达95%,群丰社区110家,复业73家,但这两个社区民宿的入住情况也都类似。

  四月春暖花开,本是民宿生意红火的时期,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宜兴洑西村龙山涧周围的近50家精品民宿的接客量同样锐减。清平乐是一户传统的农家乐,就在龙山涧三岔路口,18日中午,清平乐依然没有客人前来。业主丹萍娘一脸苦涩地说:“两天前接到一个预约,来自无锡的8位客人预订18日入住,每间房200元,但后来又来电取消了行程,所以这个双休日只能‘做白水’了。”

  “佛系”心态看疫情

  “沉默”蓄力谋发展

  和平小筑的老板宋琪明今年37岁,是土生土长的马山人,开民宿前做过工人、技术员、外贸销售。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他选择和妻子一起全职做民宿,“当年拈花湾运营得不错,老宅允许重建又靠近拈花湾,手上正好有150万元资金,再加上家里有人协助。”虽说生意相对不错,但宋琪明也亏了不少,“复工之后入住率还可以,但不管平日还是节假日,价格却普遍下降了。这段时间平日一晚300元左右,周末400-500元。与正常时期的平日330-500元、周末550-750元根本不好比。清明小长假里价格也没法提高,疫情的影响挺大的。”胜子岭客栈老板丁叶波说,“春节订单全部取消了,五一估计也不乐观。但是也不准备降价,亏损太多了。”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旅客停下了外出的脚步,也给民宿业蒙上了沉重的阴影。原本是“黄金季”的春节假期中,和平小筑停业两个月完全没收入。宋琪明也在这段时间里静下心读了几本书。“空下来读读书也挺好,投资自己嘛!不能因为停业就焦虑、无所事事。”宋琪明说他很喜欢曾国藩的名句“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应该活在当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群丰社区开民宿的庄丽红心态也很轻松,她表示赚钱本就是为了生活,之前一直忙于生意忽略了生活,这次闲下来反倒可以好好地让自己享受一下。“虽然过年损失比较大,但却有了更多时间跟家人在一起。往年都是服务他人,这次和家人一起度过也很享受。”

  采访中可以感受到,很多马山民宿业主的心态很“佛系”。“经营民宿对他们来说只是个‘副业’,好多开民宿的村民自己还经营着茶叶、杨梅等农副产品,前一阵忙着制茶,这一阵子桑葚熟了,过一阵子又要捣鼓杨梅了。”和平社区工作站副站长钮晓彬分析,当地民宿大多是将自用房改建的,员工也多是自家人,房租和用人成本方面没什么损失。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这些民宿的业主其实很“业余”,一旦受到类似疫情这样的外部冲击,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无锡地区的民宿上了许多,本身就正在经历着一轮洗牌,此次疫情更加速了洗牌的过程。相信经过这次的洗礼,不少民宿业主会重新思考方向。

  有个性才能留住客人

  “民宿+”业态必须有

  就像世上不会有同一片叶子一般,都市人青睐民宿休闲的方式 ,正是因为对水泥森林“标准化”生活的厌倦。民宿主人的个人爱好、情怀或态度行为正是一家民宿的标志,自身的个性化是留住客人和打造品牌的核心要素。

  热闹活泼的团建活动、烟火气十足的自助烧烤、温馨浪漫的生日派对……不时在客栈顶楼的山景玻璃房上演着。如果说清新的玻璃房大露台和客栈温馨的设计感是和平小筑吸引人的“硬件”,那么夫妻俩心贴心的经营理念则是俘获客人的加分“软件”。“看客栈是否有自己的特色,就在于平时的积累和用心程度吧。”自2018年10月开业以来,和平小筑凭着良好的口碑圈了不少“粉”,逐渐成了“网红”客栈。订购平台上的很多留言都是夸赞这里服务人性化、主人一家很有爱。

  在乐天陶山居,吴奶奶不仅是掌勺人,也是这间网红民宿珍藏乡根记忆、留住老味道的灵魂人物。老灶锅台、山里人家的传统吃食、采集乡村食材的技巧……奠定了吴奶奶在这间民宿“神一样的存在”。吴奶奶用桑葚、杨梅、青梅浸泡的各色自产酒品也成为客人们的重要消费选项。自然时尚、禅居氛围、空间构造,以及到处“透”着户外风情的居住环境,是吸引顾客近悦远来的重要条件。此外,随着宜兴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曾经山旮旯里的乐天陶山居周边环境彻底变了样——毗邻佛光祖庭大觉寺,与江苏红汕坞景区比邻而筑,云湖风景区也在不远处,这些崭新的泛文旅项目所在地,成为乐天陶山居的地理依傍,它也就自然成了“网红”。

  在疫情期间,不少民宿业主都做了很多尝试,除了通过线上平台及朋友圈等拓展营销渠道外,还链接出“民宿+农产品”“民宿+文化”等新模式,试图打破“冰封”僵局、彰显当地民宿特色。庄丽红同时经营着民宿和茶叶生意,民宿也是以茶为主题的。“前段时间虽然民宿不能营业,但茶叶生意还不错。”她还用乡村美味松花饼、乌米饭等绑定了一批消费者。

  春节期间,群丰社区110家民宿直接损失达600万元以上。随着疫情好转,社区自行制作了推广册子和宣传短片,把群丰的好山好水好人好民宿都集中起来,准备去各地推广,吸引外地客人。“不能再拘于‘酒香不怕巷子深’了,好民宿更要大声吆喝出去。”社区正和无锡文旅集团渠道部商讨将旅行团客流引来,缓解周日-周四空房率高的问题。同时积极帮助业主争取资金支持,想尽办法帮助他们渡过这次的疫情难关。

  (晚报记者 潘凡 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