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音乐与美术有了笔记本 学生在家听起古典乐

学校艺术课堂活了,氛围浓了

  “老师,课本上的歌曲我能拷一份回家听听吗?”近日,东林中学音乐老师高雅雯在下课后被几个学生拿着U盘围在了讲台前。面对即将到来的首届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锡城各中学皆是初次上阵,学生和老师都难免紧张,家长也是顾虑重重。近日,记者走访多个学校发现,艺术学科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了。

  课堂变了

  音乐、美术用上了笔记本

  艺术学科有了考题,注定带来课堂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变化。东林中学艺术学科组组长高雅雯告诉记者,以往常识类知识点老师只会一带而过,不要求学生掌握,现在会在授课过程中强调出该知识点的重要性。“比如莫扎特、贝多芬属于哪个时期,来自哪个国家,这些就属于音乐方面的常识。此外老师需要合理安排基础知识、演唱和竖笛演奏三块内容的教学。”

  “老师,以后的美术课都要这么上了吗?”新城中学的美术老师浦慧以新模式上完一堂美术课后,一些学生这样问道,对此她表示理解:“在部分学生的印象中,音乐课和美术课就是娱乐课程。现在有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用上了笔记本,他们不适应新的上课节奏很正常。”浦慧表示,美术音乐课本跟其他学科不一样,以素材图片为主,文字大多是启示性的内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还是需要理解、概括。

  音乐和美术是否会加入回家作业列表?老师们都一口咬定“不会”。“我们所有的教学任务都会在课堂上完成,不会占用课外时间。”东林中学美术老师施方云说,每堂课上她会用大约10分钟讲解常识内容,剩余时间用于讲解绘画、手工技巧和完成作业,“如果一堂课不够,我们会把一项任务分几节课完成。”

  除了用课堂时间练习演唱,东林中学将中午饭前的广播歌曲都换为教材歌曲,“音乐课的教学安排很紧凑,用上这些细碎的时间,学生能再加深一些印象。”高雅雯说。

  艺术氛围浓了

  学生在家听起了古典乐

  “音乐课上明显感觉到学生更专注了。”高雅雯说,以往上课学生多数时间都在走马观花,老师按顺序放歌曲,讲解相关知识,学生只是听听就过去了。“我课上会随机提问音乐常识,学生都能对答如流,这样的变化很让我欣慰。”在高雅雯眼中,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听完一首古典乐,唱完一曲《无锡景》,是很大的进步。“不少学生在家会点开古典乐听,或者跟唱一些经典曲目,这样的改变就是好现象。”高雅雯还表示,教材中有不少地方经典,上好音乐课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也有帮助。

  学生钱佳欣一直很喜欢音乐,以前在家偶尔也会唱歌和吹竖笛,得知音乐和美术都列为考试科目,练习的频率增加了。“听到女儿在家唱歌,我们会进去看看她在练习哪一首,跟她一起哼两句。”钱佳欣妈妈说,“得知艺术中考的消息,我并没有太大的顾虑,艺术修养的提升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很重要。走出学校,孩子会面临各种社交场合,缺少了艺术熏陶人很可能变得‘无趣’。”此外,钱佳欣妈妈希望艺术能成为孩子今后排解压力的渠道,“心情低落的时候,她能够唱首歌画幅画,找到一个发泄负面情绪的方式也是好的。”

  合格难度不大

  家长可适当减轻焦虑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未来不会往艺术学科发展,所以音乐和美术课掌握得好不好并不重要,或者将艺术类课程简单理解为教会学生会唱歌画画。据浦慧介绍,一些知名艺术高校曾经在考查相关技能外添加了美术常识的内容,考生的表现暴露了如今艺术教育的欠缺。“以美术课为例,我们会教给学生冷色与暖色分别有哪些,色彩的知识对他们日常穿着打扮很有帮助,有审美能力才能装点好自己的生活。”

  “有些家长的孩子还在小学,但他们看到艺术中考的通知后就来问我,是否需要为孩子报一些艺术培训班早做准备。”浦慧的答案是完全不需要,“原本家长看到音乐美术与升学挂钩就十分担心,部分培训机构借此做文章间接增加了家长的焦虑。考试的理论内容都不会越过课本,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就能无压力通过考试。”

  孩子天生没有艺术细胞怎么办?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一门乐器是不是输在了起跑线?浦慧表示,艺术素质测评方案中明确社会艺术考级、非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艺术活动的证书、证明、获奖名次不能作为艺术特长测试及加分的依据。“老师会按照学生的课堂表现打分,希望他们认真听课多互动,另外也鼓励学生多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总而言之,通过该考试并不难。”(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