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疫情来袭,惠山区火速成立区级机关“惠先锋”党员干部“疫”线突击队,下沉到全区7个街道,驻点各社区开展志愿支援服务。
去年刚刚做过手术,即将退居二线的惠山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卫中响应号召,主动请缨。面对劝阻,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人退二线,党性不能退二线!”无锡市委宣传部发布的第三批无锡“最美战‘疫’先锋”,杨卫中名列其中。
抗击疫情,
勇当战疫一线指挥员
钱桥街道的5个社区,都是混合型的,既有商业繁华地带,又有僻远农村地区,商品房、安置房和老旧新村混间在一起。加上发现了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疫情防控格外复杂严峻。杨卫中曾在村和街道工作过多年,后来又从事了近十年的信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和群众工作经验,具有突出的统筹指挥综合协调能力。因此,惠山区区级机关工委便委任他为“惠先锋”党员干部“疫”线突击队钱桥分队总指挥,统一协调指挥驻点在钱桥街道的机关志愿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请缨到前线支援前,杨卫中就早早向钱桥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了解了详细情况。2月5日,杨卫中正式担任总指挥,先来到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对接协调、领任务、作方案,并迅速把队员们集结起来。随即召开动员会,向大家介绍街道情况,解说具体方案,并做出了“嵌入社区网格,驻点小区门岗,把牢道路卡口”的总体部署,明确支援社区一线期间“七要三不”的十项纪律要求。
第二天,杨卫中带队将队员们一一安排进5个社区和各个道路卡口、社区网格及居民小区。此后的每一天,他都是最早一个来到街道防控指挥部,接受指挥部的最新工作安排,协调党员志愿者队伍部署,然后到队员支援的各个网格、小区、执勤的卡口访查看望,探问需求、协调解难。“街道的主干道杨主席还认识,一些小路就不熟了,加上小区封锁后往往要绕行,开始几天都是我带着他到各社区转。”钱桥街道总工会主席章芬芳介绍,一开始杨卫中还需要人带路,他不管刮风下雨,几乎天天下基层转,渐渐地路认得比当地人还要熟了。
“社区一线的干部做着最基层的工作,他们只能前进,没有退路,哪怕生病也只能顶着。我们志愿者就是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好让他们暖暖心、歇歇力。”杨卫中鼓励志愿者们分担基层社区干部和道口检查人员的压力,用行动来支持一线的防疫稳控。在他的得力指挥和带头示范下,这支队伍的所有党员志愿者每天准时到岗,拧成一股绳,全力配合社区完成了人员信息登记、入户排查登记、卡口扫码管控、服务居家隔离人员等各项繁杂艰苦的工作,赢得了一致好评。
疏导民情,
善做企业群众疏导员
疫情防控最重要的是做到群防群控,做好做细做实群众工作是群防群控成功的关键。钱桥地区有不少地方是农村社区,一些老年人对戴口罩、查证件、禁聚会等防控措施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有怨言。怎么做通这些老年人的思想,让不少年轻志愿者头疼不已。了解到他们的难处,杨卫中主动下沉到这些农村社区,做起阿公阿婆的“心理疏导员”。
杨卫中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他充分发挥自己老无锡、老党员、老支书的优势,“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社区、卡口和小区里,时常可以看到杨卫中用一口地道的无锡土话和阿公阿婆们拉家常、叙闲话,耐心地用他们听得懂的话把大道理掰开揉碎讲给他们听。老人们听不惯年轻干部的普通话,却把杨卫中的老土话入了心,往往一说起来就是半个小时甚至更长。在杨卫中耐心的劝说下,固执的阿公阿婆不仅戴上了口罩、远离了牌场聚会,有的老人甚至还成了他的新帮手。“杨书记是个贴心的人,偶俚都信他。”
杨卫中也不忘工会的主责主业,在复产复工号角吹响前,就把工作做到前面。他多次去当地的企业和基层工会摸排了解企业需求,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他及时召开区总工会党组会议,敦促各级工会组织当好“娘家人”。向企业发放了复工复产工作指南,倡议劳模企业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重点围绕职工关心的问题,向职工解说防疫期间各类工资待遇政策,特别是针对外地职工担心回不了岗是否会被辞退等问题进行答疑,打消职工们的顾虑,帮助企业稳住了人心。
有些缺少防疫物资采购渠道的企业,在准备复工时一筹莫展,杨卫中获悉后,想方设法协调各种渠道,大力帮助采购防疫物资,先后向复工企业送去了11吨消毒液、2.5万只防护手套等物资。
服务抗疫,
做志愿者的好后勤
作为这支党员志愿者队伍的总指挥,杨卫中需要带领由12个部门的党员干部组成的这支队伍,除了统筹协调好各项工作,他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队员们的身心健康。
充足的防疫物资保障是志愿者们冲锋陷阵的关键。杨卫中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全力抓好志愿者的防疫物资保障。他召开党组会议,通过有关决定,拨出专款,购买口罩、消毒酒精以及各种食品火速发放到一线党员志愿者手中。在晴山蓝城社区值守的志愿者聂志威回忆,“有一阵子大降温,雨雪交加,杨主席特意给我们送来了棉大衣、微波炉,解决了热饭菜的难题,让我们在风口里执勤更加温暖。”
“他们是真正的辛苦,跟他们比起来,我的工作根本不算什么,多亏大家配合得好。”杨卫中一直强调自己做的只是很普通的工作,即使劳累也只是身体上的疲惫,“他们不光工作辛苦,有时还不被理解,受了很多委屈,心理压力很大。”杨卫中深知志愿者工作的艰辛,每次到社区和卡口巡视时,除了送去物资,还不时给他们加油鼓劲。
对年轻人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他也总是倾囊相授。“2003年的‘非典’我也经历过,有经验可以分享。”在微信工作群里,杨卫中除了每天做好各个小组工作日志的统计反馈外,也经常给大家分享好的工作经验,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纾解他们的精神烦恼。
3月14日,防控防疫支援工作结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杨卫中带领志愿者们帮助基层社区解决了很多困难,他们的辛苦付出为当地的抗疫做出了贡献。一本本防疫工作日志,记录了他们在防疫工作中的努力。杨卫中抚摸着这些本子,很是感慨,“这样的日志,若干年后回头再看,一定是一段值得回味的故事。”
(潘凡/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