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往深处走,我到鼋渚来。过“太湖佳绝处”门楼,右转沿山脚一侧往南,西面的长春桥绿阴如盖,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花事早已惊鸿无影。过云逗楼,登上半坡,于澄澜堂下,一阵清香扑面而来……
冰蘼屑麝胎
风露落琼瑰
但见那花色纯白,花朵密匝,一朵朵,一簇簇,一堆堆,层层叠叠,横陈竖挂,如云似雪,正所谓“细剪冰蘼屑麝胎,双含风露落琼瑰”!
这是一株木香,《目录》编号186,主干地径50厘米,冠幅9平方米,120岁。此树植根在南犊山(即充山)西麓、著名的鼋头石渚附近。这里现在命名为“鼋渚春涛”景区,历史上是名噪一时的“横云山庄”——民国时期无锡知名资本家杨翰西建造的太湖山水园林。
素英埋深叶
细蕊吐檀心
木香为我国传统的棚架花卉,终年常绿,花开之时色香俱佳,花叶同好,明媚素洁,有超凡脱俗的形象,胜却锦绣无数。
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称赞木香“紫皇宝辂张珠幰,玉女熏笼覆绣衾。万紫千红休巧笑,人间春色在檀心。”木香花开在春深处,难免引人惜春之意。宋末元初董嗣杲不无感慨地说,“同开结约是酴醾”,“无力可延春色住”。
横云遮远帆
包孕吴越秀
杨翰西早年出仕清朝,辛亥革命后回锡经营实业,对本埠建设发展贡献良多,1925年指挥无锡商团守城自保,使城内免于军阀兵燹,但抗战期间投靠日伪,晚节不保,留下了毁誉参半的历史背影。
杨氏率先开发建设鼋头渚风景区。这一带的绝佳风景早已为梁溪邑人所钟爱,早在南朝萧梁时期,后山就建有广福庵。明代,鼋头渚成为太湖名胜,嘉靖年间进士、无锡人王问在此留有“劈下泰华”、“源头一勺”等题刻。
横云山庄的开发,缘起于1916年管社山万顷堂的建成。杨常乘舟从管社山一带绕过中犊山,眺望南犊山,“俯瞰湖山如鼋之出水昂其首”。杨早年习过测绘,登渚勘察地形,甚是喜爱,决定购地建设。1918年“以去冬购稻赢利二千元置鼋头渚山地六十亩,建横云小筑”。设置“植果试验场”,广植花木。1920年,杨担任无锡商团公会会长后,又陆续建设点缀,建成松下清斋、花神庙、在山亭、飞云阁及长生未央馆,改横云小筑为涧阿小筑。1926年,为方便湖湾一带行舟,渚上建六角灯塔,遂成鼋渚标志(现塔为1982年重建)。
横云山庄集中建设的高潮时期,是1931年杨当选无锡县商会主席至其六十大寿(1936年)之时,相继建成了云逗楼、霞绮亭、藕花深处亭、净香水榭、澄澜堂、光禄祠(诵芬堂)等。1936年无锡纺织界同仁集资,于园中建造长春桥,以贺杨花甲寿辰,并于桥堤广植“染井吉野”樱花。至此,山庄风景已成格局,除自用及对外营业的馆舍外,均无偿开放接待游赏。
“横云”二字的来历,与南侧临湖山脚石刻有关。此地有两处著名的摩崖石刻。一为涵虚亭下的“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典出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另一组为清末曾任过无锡、金匮两县县令的廖纶于1891年手书的“横云”和“包孕吴越”。因“廖养泉先生纶凿横云二字于石壁”,故园名为“横云山庄”。
无锡自古名园众多,但一氏之园多不过数世。杨有感于此,1937年将横云山庄交由县府公管。杨经营山庄近二十年,耗资二十余万银洋,造就近代太湖名园,开放于公众,最后奉献于社会。抗战胜利后,更名横云公园。新中国成立后,作全面修缮。1954年,更名为鼋头渚公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公园为基础扩展为风景区,原横云山庄为核心精华。
无锡园林“真山真水”之典范,首推横云山庄。其建设之特点,一为善用自然。园林空间布局大开大合,气势雄伟,突破了传统江南墅园咫尺山林的造园风格,开近代太湖山水园林建设风气之先。二为兼容并包。传统建筑融合南北风格,又局部采用近代建筑结构与材料,亦有少量西洋建筑点缀其间。值得一提的是,园中传统建筑大多仿照北方风格而建。具体而言,处处模仿北京颐和园等皇家宫苑建筑形制、营建手法。入口“太湖住绝处”门楼,北式仿古风格;“具区胜境”牌坊,形似颐和园临湖“云辉玉字”牌楼;诵芬堂,宛若颐和园“水木自亲”殿;长春桥,仿颐和园秀漪桥;主厅澄澜堂为仿北式殿堂,似有颐和园万寿山山地建筑之气势。颐和园中有仿寄畅园而建的江南园林风格的谐趣园,太湖一角构筑仿颐和园的横云山庄,真是南北交融的美谈!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在这湖山之间,数千年往事依稀,百十载岁月积淀,何止是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木香
木香,为蔷薇科蔷薇属常绿攀援植物,蔓生枝条,羽状复叶,状似蔷薇,却没有尖锐皮刺。花色有黄、白之别,有重瓣、单瓣之分,开得密集而烂漫。木香的香气独特,是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