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二泉月·心情

得意与失意

  | 刘浩 文 |

  得意时勿太快意,失意时勿太快口。这是《阅微草堂笔记》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得意时勿太快意,实在不必过多解释。这个世界上因得意忘形而导致乐极生悲的例子不可胜数。曾不可一世的李闯王进京后,很快夺取明朝江山,至此,其本人及麾下的一些大将们得意忘形,以为天下大定,可为所欲为了。他们纵容部下,骄奢淫逸、烧杀抢掠、军纪败坏。结果从1644年阴历三月十九到四月三十日只“乐”了42天,形势就来了一个大逆转。大顺军先是退出北京,最后退到了九宫山,一代豪杰终于被地主民团所杀,落得个“乐极生悲”、兵败身亡的下场。可见,小心驶得万年船。因为一旦得意,就会放松警惕,不但连旧有的危险和漏洞难以发现,甚至还会产生新的危险,从而导致失败。

  记得唐人杜荀鹤有一首《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在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在平流无石处,船夫往往放松警惕,这个时候的注意力往往不像在石险处那样高度集中,反而是最容易翻船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艰苦奋斗的岁月,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往往是功成名就了,就容易因种种原因忘乎所以、不可一世而最终让努力奋斗的成果烟消云散。安不忘危,才能远离危险,是亘古不移的道理。所以说得意时保持平常心最重要,得意时若还能一如平常看问题,自然能减少得意忘形的情况了。

  失意时勿太快口,又是何意?要知物不得其平则鸣,作为人之常情,失意了总免不了怨天尤人一番。可就因为这怨天尤人,往往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封建时代,一些被贬的官员总免不了发发牢骚,其结果往往是被一贬再贬。最有名的莫过于刘禹锡,每被贬一处,就发表一些表达对当朝权贵极大不满及自己不甘沉沦的诗作,而被当权者知道后,旋即被贬到更为偏远的地区,前前后后,这位大诗人的被贬生涯有10年之久。即便是不发牢骚,作一些旷达之语,也会有严重后果,因为在当权者看来,旷达是更为严重的牢骚,所以《阅微草堂笔记》说,故作旷达之语,其招祸甚于怨尤者。一个人既然失意,那肯定是被当权者所不容,从保全自己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莫过于诚心认错为最佳,而故作旷达之语则仿佛是说,你们打不倒我,简直就是一种挑衅,那结果当然是激起当权者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

  不少人应该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祥林嫂。当丈夫病死后,失去儿子的祥林嫂何其可怜,最初她一次次地向人倾述因自己的失误而痛失儿子的悲伤,的确得到了世人同情。可当她没有停止时,所有人都不耐烦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失意时喋喋不休的快口,有时候的确产生不了什么好作用。

  现实中还有一种失意,是因为自己的不慎造成,或者由命运不济造成。真正的强者,面对失意,要深刻吸取教训,忍住伤痛,爬将起来,默默无语地继续前行。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失败的阴影,才能在人生路途中最终不落后于人。对于这世界上的一些成功者,我们看见的,多是他们成功时的风光,何尝听到他们失意时的怨天尤人、喋喋不休呢?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可见,失意时坚强而不忘初心最为重要。

  得意,常让人飘飘然,所以得意时宜平和而力戒大意;失意时最怕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所以失意时宜坚强而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