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漫天雪柳江南梦

  《目录》编号368,树高10.8米,胸围径129厘米,冠幅11平方米,约170岁。

  昆成/文 生平/摄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此时的梅梁湖畔、后湾山上生机盎然,满视春华。半山平缓处积水成池,池周南有竹林、北有草坪,池边点缀亭桥,有小径蜿蜒相连。虽仅小筑,境界不凡,实属一处巧妙营造的山间林园。

  柳丝绿婆娑

  花作漫雪飞

  沿着园中曲径,错落分布着一些高大古朴的树木。这些树木都已百年以上,而且树种不重,计有白栎、麻栎、枫香、木瓜、山合欢、石楠、香椿、厚壳、金钱松等。考察这些树木,有的以春花为盛,有的以夏阴见长,还有的以秋叶为景,显然是当年专门规划、刻意布置的。

  时近晚春,在蓊蓊郁郁之中,竹林旁有一株沧桑老树主干微向北倾,呈仰望南方的姿态。此时,它老干新叶,绿意婆娑,鲜花缀枝,真是所谓“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样子。那点点白在翠叶映衬下纷纷琳琅,尤显高洁。这是一棵雪柳树,果真名副其实,叶如柳,花似雪!它《目录》编号368,树高10.8米,胸围径129厘米,冠幅11平方米,约170岁。

  果熟肖五谷

  叶嫩可代茶

  雪柳树,本地称“砻糠树”,木犀科雪柳属乔木。不仅花叶俱美,而且果实造型奇特,甚至每年会结不同形状的果实,形肖五谷,因而有些地方称它为“五谷树”。其嫩叶可代茶,枝条可编筐,茎皮可制人造棉。雪柳为无锡地区乡土树种,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有毒气体有较强吸收能力,具滞尘抗烟、降低噪音的功能。其生态价值和实用性较高,但不知为何现在应用不多。

  马山曾有一棵古雪柳,相传系明万历年间古树,后因在城市建设中不当移栽,于1999年死亡,殊为可惜。梅村泰伯庙前香花桥,桥墩石缝中自然生长一棵雪柳,树体虽然不大,但据传已有百年以上历史。

  兴学功百世 湖山亦欣荣

  这些独特的大树,想来与这里的一段辉煌历史有关。这里现属太湖饭店,七十多年前,曾矗立一所民国后期著名的私立大学——荣氏家族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所创建的“江南大学”。

  创建大学,一向是德生公的夙愿。抗战胜利后,先生一面筹划企业修复重建;一面着手恢复原有各类学校,同时酝酿创办大学,并交由三子伊仁(一心)主办。1946年,一心和堂兄鸿元(宗敬长子)商议,决定将早年宗敬先生买下的太湖边后湾山作为建校地点。1947年7月,私立江南大学筹备处成立,决议设立文、农、理工三学院。9月,召开第一届董事会议,决议推选章渊若为校长。其后陆续聘钱穆、韩雁门、唐君毅、钱清廉、牟宗三等为教授。当年录取新生328人,于10月27日在荣巷大礼堂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当年学校的远景规划设想颇大,拟从宝界桥到大箕山一带建成大学城,并在大列咀建学校。

  当年的江大,是培养工农业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1950年成立食品工业系,为全国高校首创。1952年院系调整,私立江大奉命撤并。江大办学五年,共招生1150多人,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1985年7月无锡市人民政府、2001年1月教育部,两次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对“江南大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建,都得到了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代表的荣氏家族的大力支持。从传承看,私立江大是现今华东地区多所高校的始祖校之一,同其他始祖校一起孕育了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农产制造系和面粉专修科与有关院校的同类专业合并,成立了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1958年还迁至无锡,建立了无锡轻工业学院,现已发展为新的“江南大学”。

  无锡历来有重教尚文的优良传统。百多年前工商业兴起后,爱国企业家纷纷办学,荣氏集团特别是德生公堪称典范。尤其是在战争摧残、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先生仍把办学放在重要位置,不惜调集用于恢复和发展企业生产的大量资金,让出祖屋老宅和私人花园,甚至在自己被绑架、侄子被冤枉加罪,又接连失去两个爱子的巨大打击下,仍不改初衷。

  在私立江南大学成立典礼上,德生公曾致词。大意为:到明春梅花开时,校舍可全部落成。本校校舍择地适宜,冬有梅香风送,夏有荷塘清凉,风景幽美,湖山在目,足以追踪浙省之江大学,得自然胜景之美,使求学者得学识增进。今后尚祈地方贤达多多指示,俾使江南大学得与湖山共久长。

  如今后湾山上依旧“风景幽美,湖山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