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新闻

它服务了一批批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它是无锡“小字辈”省级文保单位,关于它的历史有了新发现:

无锡太湖工人疗养院究竟是谁设计的?

  近日获悉,由无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征集、整理、编印的《无锡建筑》资料汇编现已问世。这本册子遴选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无锡70处当代优秀建筑。书中的第一处建筑是位于中犊山岛上的无锡太工疗养院(以下简称太工疗养院),也是无锡仅有的几处“小字辈”省级文保单位之一。在编书的过程中,问题出现了:关于太工疗养院的设计者,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究竟谁才是它的设计者?

  汇编《无锡建筑》发现问题

  去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面向社会征集优秀建设项目。借此机会,无锡市住建局向无锡各建筑设计相关单位征集优秀设计。无锡市住建局科研设计处的专家与无锡市建设信息中心一起,经过半年的评鉴与整理,对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医疗、文体、学校、居住、商业办公等建筑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梳理,形成了一份成果资料。但就在编辑《无锡建筑》的过程中,编者之一、无锡建设信息中心主任张振强发现了问题: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的首推代表作,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太工疗养院,称其设计者是该院创始元老、总建筑师许克勤。

  “我有印象,你们报道过,太工疗养院的设计者叫沈元恺。”张振强还在市政协编撰、出版的《亲历无锡城变迁》一书中找到了原太工疗养院党委书记张黎华,太工疗养院党委书记、院长江静等写的太工疗养院的一篇回忆文章,其中提到,其一、二疗区(即现远山楼、宏远楼)为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工程师沈元恺负责设计,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工程师江一麟等研究审定。

  张振强记得没错,2012年初,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本报报道了惠山泥人厂旧址、春雷造船厂船坞、太工疗养院三处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无锡“小字辈”文保单位入选省保一事。2012年1月31日的《江南晚报》上,记者一篇《太工疗养院不是梁思成设计的》报道回应过太工疗养院设计者之争,但并未提及许克勤其人。当时,原文广新局文化遗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太工疗养院于1951年委托苏南企业公司建筑工程部设计,设计任务交给了苏南工专的沈元恺。参与设计者江应麟与审定者江一麟,均为无锡著名建筑设计师,人称无锡建筑界的“江家班”。采写那篇报道时,记者向张黎华求证过,结果也一样:太工疗养院是沈元恺设计的,之所以有说是梁思成设计的,纯属为了抓人眼球。而今,又出现了许克勤设计了太工疗养院一说。“究竟哪个对?”张振强曾任无锡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出于职业敏感,他隐约觉察到,这中间可能存在着什么偏差或误会,为了确保《无锡建筑》的可靠与权威性,也为了对历史负责,他打算调查下去。

  寻找证据中历史渐渐清晰

  张振强跑去了太工疗养院,院办公室主任顾金桥对此很重视,长久以来,他们一直认为太工疗养院的设计者就是沈元恺。顾金桥随即联系了疗养院老书记张黎华,了解到太工疗养院保存有最初的设计图纸。果然,顾金桥在院里找到了两张旧图纸,硫酸纸底图,有些泛黄,由于长期卷起来放置,纸张已很难摊平。张振强找到图签,定睛一看,设计者一栏的签名是“沈元恺”。有了物证,张振强开始反问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该单位书记施敬宏则表示,该院始创于1952年,许克勤与陈荣建是创院元老,许老的女婿、外孙、外孙媳都在该院工作,是技术骨干。而不管是该院院史,还是许克勤的档案中都有记录:太工疗养院是许克勤的代表作。

  张振强想到,原无锡市城建档案馆老馆长程屏早年收集过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批设计底图,或许能找到太工疗养院的图纸。很幸运,在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张振强找到了这批城建档案,在当年的太工疗养院的设计图纸上,果然签有许克勤的名字。其实,查到这里,太工疗养院的设计者已经渐渐清晰了:太工疗养院是组建筑群,其建设有个过程,而沈元恺和许克勤都是它的设计者。据了解,太工疗养院由远山楼、宏远楼、烟波致爽楼等组成,红顶的远山楼和宏远楼于1951年12月设计完成,设计者为沈元恺,1952年3月动工。绿顶的烟波致爽楼于1954年设计,倾注了许克勤的心血。

  太工疗养院为何会由两家单位设计?据了解,1951年初,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中华全国总工会指示全总华东办事处、苏南总工会,着手在苏南地区建造首家工人休养所。当时,苏南行政公署在无锡,苏南行署、苏南总工会的领导在太湖风景区实地考察,最终选定在中犊山上建华东工人太湖休养所。根据计划,先建一、二疗区,委托苏南工专的沈元恺负责设计。初期建筑建好后,一批批劳模、先进工作者被华东区各工厂送到这里来疗养。太工疗养院几度更名。自1955年开始,该院由休养性质转变为一般综合性慢性病医疗预防机构,即以治疗为中心的疗养院。为适应转变的需要,1954年,新建综合性疗养大楼即烟波致爽楼,彼时,沈元恺已到西安工作,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便成为了后期太工疗养院的设计单位。

  建筑人才辈出待认真记录

  “其实大家都没错。”在张振强看来,那个年代,档案信息的统计与汇总远不如现在这样便捷又能共享,而一心只讲奉献的人们又少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因此,对太工疗养院的历史才会出现不同的说法。在刚印好的《无锡建筑》上,太工疗养院的设计单位一栏,并列注明了许克勤和沈元恺之前的单位。施敬宏、顾金桥等人十分感谢市住建局还原了历史。大家认为,许克勤和沈元恺为无锡、为国家做的贡献,值得认真记录。根据本报2012年的报道,张振强辗转联系上了沈元恺的儿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沈西平。原来,沈元恺是浙江德清人,原中央大学建筑学院的毕业生,离开苏南工专后,1952年到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前身)从事教学和设计工作,任设计研究所总建筑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

  沈元恺的代表作是西安市电报大楼,是西安地标建筑,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值得一提的是,沈元恺跟无锡建筑名师李正是苏南工专的同事,他们都是教建筑学的,都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提起沈元恺设计的无锡太工疗养院的两幢楼,沈西平介绍,那是父亲很值得称颂的作品。他评价,其建筑巧妙利用了中犊山依山傍水的地势,与环境结合得很好;选用的建筑造型、色彩、比例、尺度等处理恰当,整体看来不突兀,如建筑界的行话“好的建筑就像地上长出来的一样”。

  记者注意到,许克勤的个人档案中提到,1954-1957年,他负责设计了无锡太工疗养院、一机部结核疗养院、苏州潭山疗养院等,其中,太工疗养院还被列为国庆十周年江苏十大建筑之一。在许克勤的设计中,为人称道的还有无锡沁园新村住宅小区,1989年获建设部优秀规划一等奖等奖项。

  在《无锡建筑》中,收录了虞炳烈、陈登鳌、戴念慈等无锡籍建筑大师的简介。张振强透露,他正在整理、搜集资料,着手做无锡建筑名师的课题。通过调查太工疗养院设计者一事,更坚定了他要做好这个课题的信心。不管是无锡籍的建筑师,还是为无锡设计过经典建筑的人,正是有了一代代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和辛苦付出,才让我们的城市不断刷新颜值,越来越有故事。

  (张月/文)(张振强 陈平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