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防灾减灾日我市活动面广量大引发关注。业内人士建议:

事关生命,学点院前急救很重要

  昨天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为此,市应急局在全市安排了多场活动,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技能。现场了解到,相比以往,公众对应急能力有了更高需求。

  活动:大力度、多方面宣传防灾知识

  昨天一早,惠山古镇内的惠山广场上便摆起了各类救援装备、应急物品,救援车也停靠在路边,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上午9点活动准时开始,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了活动的相关情况。据悉,近年来我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有效压降各类事故的发生,公众对应急知识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活动中,三家社会单位向蓝天救援队进行了物资捐赠。

  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则是防灾减灾宣传周。本次宣传活动将采取进景区、进学校、进社区等方式进行,力度比以往有了极大提升,内容上也更为丰富。从形式上来说,除了现场咨询、发放相关材料,应急管理局还将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进行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

  当天下午,在市北高中同样有一场宣传活动。据了解,在宣传周期间,依托地理学科与江苏省减灾教育课程基地的优势,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在各年级密集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教育活动,以学科育人和活动育人形式,渗透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理念。在课程外,市北高中还将校外教育资源融入学校防灾减灾教育,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阳山地质文化厅等校外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校外实践,丰富学生学习经历,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现场:市民对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

  活动现场,市民对于各类应急宣传册、技能教学也是热情高涨。

  “这边扫二维码进入,就可以看到题目,都是一些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紧急情况。”市民于老伯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正操作着手机,虽年过七旬,但操作起来很熟练,仅仅花了两分钟,于老伯便顺利答题完毕。于老伯说,他平时对安全问题就比较重视,看到正好有活动就过来看看。

  领取宣传册的桌子前则围满了人,有些大叔大妈手里拿着基本宣传册,还朝着工作人员询问上面的内容。市民徐阿姨说:“之前我们家里油锅起火了,我女儿急得大叫,我跑过去拿盖子一盖就好了。不过若是真碰上事故,我们既不是专业人士,又上了年纪,难免力不从心,但如果能用知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那就十分有用了。”徐阿姨的说法很能代表不少市民的态度。

  惠山街道安监办负责人表示,与过去相比,如今居民对于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老年人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说安全讲座,老年人就很热衷于参加,而且也愿意与周围人分享。”

  建议:学点院前急救很重要

  “按压深度在5厘米左右,每分钟按压100至120下,每30下进行两次人工呼吸。”蓝天救援队院前急救展示处,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不少市民轮流进行着心肺复苏的急救。连续按压了半分钟左右,一名老伯喘着气站了起来直呼“太累”。工作人员介绍,心肺复苏确实是一向很消耗体力的技能,即使是他们也需要两人轮流来做,但同时这也是一项极为常用且有用的技能,学上一点很重要,毕竟是救命技能。

  蓝天救援队副队长乔科军介绍,蓝天救援队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是水上救援和院前急救,队伍中就有十名队员执有专业的急救执照。乔科军介绍,无锡地区自然灾害不多,易发生的事故按季节来区分,夏天有溺水,秋冬季则是火灾较多。随着气温升高,溺水事故逐渐进入高发期,这时若是会心肺复苏就很可能挽回一条生命。

  中坚:认识一下“灾害信息员”

  在应急系统中,有“灾害信息员”这样的一个岗位,他们承担着各级灾情报送和管理职责,是构建全国灾情报告系统的重要力量和具体实施者。灾前,灾害信息员担负着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的工作,以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造成损失;灾中,他们要及时发出灾情预警,提高突发灾情信息报告时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后,仍需要及时报送灾情数据,为灾后救助等工作提供最基础的决策依据,同时,承担灾后救助工作。

  惠山街道的董健便是这样一名灾害信息员,从事该工作九年多的他介绍,他每天的工作便是关注各类事故信息:“比如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火灾,我们就会利用自身的平台向辖区的企业、学校、居民通报,普及一些安全知识。”这只是董健日常工作之一,灾害信息员更为重要的是对一些灾害的预警。董健介绍,无锡地区的自然灾害并不多,以惠山街道为例,辖区内较容易发生的便是汛期时发生内涝以及山体滑坡,这段时间也是他们最为繁忙的时候。董健介绍,惠山街道部分老新村地势低洼,前些年严重的时候积水甚至可以没到人的膝盖位置,这时他们便要提前准备物资、配备人员,对已受灾的地区展开救援,安置受灾的居民等,“前些年发生过一次大水,现场只有一名男同志,他就把老人一个个背出来。”

  董健介绍,每年气象局发布汛期预警后,他们就要开始24小时值班,检查泵房是否能正常运行,堤岸有无隐患是否需要修补。另一项工作便是去山体附近的企业、居民家中做工作:“比如可能发生滑坡,那么就要劝居民去亲友家中暂住,对于孤寡老人,就会安置到附近的宾馆内,这样的工作我们每年都在做。”

  这么多年下来,董健说他明显感觉到技术的便利,以及居民们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前我们发通知需要一个个打电话,现在只要在工作群里发送,对方立即就能给反馈,很方便。” (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