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全国性技术突破!告别监管执法难

无锡成功破解“鬼秤”作弊密码

  无锡执法人员查处“鬼秤”。  (资料图)

  “鬼秤”缺斤短两,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一直是市场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但其流动性、随机性较大,给监管、执法工作带来难题。昨天,记者从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该局电子秤计量作弊密码破解项目研究实现重大突破,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发出“能广泛应用的电子秤密码破解技术”。今后,市场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可快速、高效识破“鬼秤”。

  揭秘

  秤上搞鬼,称重数值可“秒变”

  正常功能键竟然也是“作弊键”

  鬼秤,是指经非法改装的电子秤。这类电子秤可根据需要,显示虚假物重,通过简单操作又能恢复正常。“鬼秤”究竟有多“鬼”?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支队执法人员用查获的“鬼秤”,进行了演示“揭秘”——

  执法人员把一个1公斤的标准砝码放在该秤上,称重结果显示为1公斤。但当执法人员输入密码,经调试操作后,再对该砝码称重时,其重量却显示为1.2公斤,执法人员按秤上的“M1”“去皮”等功能键后,该砝码的重量先后变为1.3公斤、2公斤,再进行按键操作,该砝码又秒变回1公斤。

  据执法人员介绍,该电子秤的作弊手段为通过设置密码来操控电子秤的偏差值。这种手段和靠软件程序作弊,都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子秤作弊手段。通过这两种作弊手段设置的“鬼秤”,其正常功能键都可以变为调节电子秤偏差值或恢复正常的“作弊键”,很多操作都可以“秒实现”,消费者很难发现,也给执法取证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难题

  发现难,取证难

  专业鉴定费用贵时间长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支队支队长黄立飞表示,在以往针对电子秤领域的执法活动中,执法人员主要依赖“情报信息收集+密码记录查找”手段,即扮买家“神秘买样”来锁定不法销售商家,然后通过执法行动查获作弊密码记录本来查证“鬼秤”。

  但是,一些不法商家针对电子秤的作弊往往是通过密码、软件技术,分数量、分批次来实行的,只要其稍动手脚,就会造成证据灭失,给执法取证工作带来难度,甚至可以逃避查处。因此,以往的执法手段查获的多是能被抓“现行”的电子秤违法行为,且被查获的“鬼秤”型号也较为单一,在查证电子秤违法行为方面具有偶然性和局限性。

  只有全面掌握破解手段和技术,“知己知彼”,才能对生产、改装、销售和使用作弊电子秤的不法行为形成根本遏制。为寻求技术支持,无锡市市场监管局曾尝试与国内一家专业鉴定机构联系,但该机构的鉴定费用为每台2万元左右,鉴定时长需要半个多月,且无法保证100%检测。

  攻坚

  “解锁”破解技术

  一两天即可鉴出“鬼秤”

  为保证执法工作的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该局稽查支队决定利用自身执法工作优势以及在案件查办过程中掌握的“违法内幕”,开始破解电子秤密码的探索攻坚。

  在全市范围内,该局稽查支队积极承办与查处销售、使用作弊电子秤违法行为案件,对每一起案件都坚决深挖深查,并先后到上海、广东、浙江、湖南等地执法机构、检测机构、电子秤生产企业和销售单位走访调研。经持续研究、实践,执法人员熟知了电子秤的结构和技术原理,掌握了不同的作弊手段和方法,并对照、梳理了执法查处的难点和堵点。经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找准了技术破解的数个重要“切口”, 也全面评估了不同破解手段的特点和价值。

  去年7月,该局在传统的“情报信息收集”“密码记录查找”的破解手段基础上,成功“解锁”了异常响应捕捉、芯片程序破解两种新型技术破解手段。与前两种传统破解手段主要依靠人不同的是,这两种新手段均依靠技术。

  有了这两种技术手段,即使商家通过操作相关程序等方式将“鬼秤”复位来应对检查,执法人员也能从根本上判定电子秤是否为动了手脚的“鬼秤”。而且这种技术成本低,一两天就能出鉴定结果,同时,能够实现对电子秤检测的100%覆盖。

  实践

  查获2500余台“鬼秤”

  建立专业平台,合力遏制电子秤违法

  为验证新型技术手段在实践中是否实用,该局稽查支队还专门进行了实战检验——2019年7月,该局稽查支队在前期针对全市范围的摸排走访基础上,锁定全市有6家电子秤商家涉嫌销售“鬼秤”。

  2019年7月,该局稽查支队统一开展“收网行动”。执法人员通过新型技术手段确定,此次行动共查获非法电子计价秤2500余台,涉及12个品牌57个型号。目前,这6家商家已被立案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目前,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支队、计量处、计量测试研究院已与某电子秤生产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搭建电子秤作弊破解鉴定平台。今后,该平台将整合更多电子秤科研机构及人员形成合力,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提供强有力技术保障,打击电子秤计量作弊违法行为,持续关注电子秤计量作弊手段变化,并针对电子秤作弊技术更新、升级等情况,进行会商应对及防范,真正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而形成有效震慑、遏制电子秤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促使商家不敢秤上搞鬼,自觉守法诚信经营。

  (晚报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