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宜兴在上海“派发”城市名片

一路向东 深耕上海

  史小明作品《山子》。

  从太湖之滨来到黄浦江畔,宜兴人带着手可盈握的紫砂壶,出现在陆家嘴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昨天,2020宜兴(上海)经贸文旅合作洽谈会在上海举行,“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宜兴紫砂艺术上海展”同时揭幕。当天,宜沪投资促进会成立。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会场一角,宜兴竹扇制作工艺、紫砂壶成型工艺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纷纷亮相,来自宜兴的丁蜀文旅城甚至将楼盘模型“搬”到了上海,提升美誉度。

  长期以来,主动对接上海、服务上海,是宜兴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和路径。从此次2020宜兴(上海)经贸文旅合作洽谈会的层级、办会规模和内容丰富程度看,宜兴在上海广泛“派发”城市名片,以期更加高效便捷对接上海产业项目的梯度转移,谋求“深耕上海”,深度策应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紫砂壶象征宜兴城市属性

  小小的紫砂壶,承载着外界对宜兴这座城市的认知和向往,是宜兴最为鲜明的符号和标记。宜兴市市长张立军在2020宜兴(上海)经贸文旅合作洽谈会上推介宜兴城市绿色生态和城市风情,开场白即是“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

  张立军说,宜兴紫砂之所以能独步天下、备受推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宜兴拥有得天独厚的紫砂泥料。而这份独特性、稀缺性,也正如宜兴的城市价值一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更显得珍贵、更值得期待;紫砂壶的好,好就好在“口小讷于言,腹中乾坤大”的秉性特质,恰如宜兴不事张扬、开放包容的发展取向;紫砂壶的好,好就好在“壶艺随世运,无日不趋新”的技艺传承,恰如宜兴守正创新、开拓奋进的不懈追求,宜兴的厚重本底是“天赋”,宜兴人推陈出新、突破创新的勇气还需弘扬,大上海的智慧和力量更是必需的助推和撬动。

  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承办的“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宜兴紫砂艺术上海展”,遴选了20位国大师,73位省大师,47位省名人以及43位历届十佳、优秀青年陶艺家近年来的作品,精彩纷呈。

  “宜兴紫砂进入上海,由来已久,沪上文人雅士对紫砂的推崇和把玩,大大推动了宜兴紫砂文化的兴起并被大上海接纳。清朝后期,上海涌现了一批经营紫砂的商号、鉴赏紫砂艺术家、收藏家和商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蒋彦亭、冯桂林、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蒋蓉等一批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紫砂艺人被聘请到上海。”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写道。

  宜兴的成长中多有“上海情结”

  宜兴城市发展的成就,近年来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从宏观大势看,宜兴地处沪宁杭几何中心、苏浙皖三省交界,在整个长三角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投资价值日益彰显;特别是随着沪苏湖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苏锡常南部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提速推进,宜兴正在加速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区域枢纽地位也更加凸显。

  从中观定位看,上海和苏浙皖省级层面对宜兴的区域“节点”地位予以首肯、格外关注,江苏省对宜兴成为宁杭生态经济带上的“靓丽明珠”“大城市”充分支持,无锡市对宜兴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和苏浙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力推动;而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接受上海辐射、汇聚上海资源,无疑将是一个“多赢格局”。

  从微观实际看,宜兴拥有3个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集聚了超过12万家市场主体,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级城市前十;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宜兴区域面积1996.6平方公里,不仅是苏南地区地域面积最大的板块,也是唯一土地开发强度低于20%的城市,有着承载发展的广阔空间。

  对于宜兴旅游与上海的关联,宜兴市市长张立军推介“绿色宜兴”时表示:宜兴的厚重文脉和灵动山水为旅游发展带来先天优势,致力打造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首选后花园”。

  宜兴“产业强市”

  对接上海滩

  在2020宜兴(上海)经贸文旅合作洽谈会现场,南园城乡融合发展文旅试验区项目、富硒灵芝康养小镇项目、航天环保智能产业园项目、丁蜀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为宜兴提倡“产业强市”注入崭新原动力。其中南园城乡融合发展文旅实验区拟在宜兴投资约10亿美元(初步测算),作为城乡融合试验区,项目方计划将位处主城区边缘及城市发展方向上的宜城街道南园村,打造成城市的假日中心以及大型城市休闲中心区。

  宜兴是全国四大电线电缆生产基地之一,产值规模、产品种类、装备水平均处于领先地位,电力电缆、通信馈线占全国市场份额分别超过15%和50%;宜兴是中国“环保之乡”,拥有水、气、声、固、仪和资源利用的环保全产业链布局,其中水处理设备更是占据全国约40%的市场份额。多年来,宜兴对接上海滩,西门子、红牛、中建材、宝钢、华谊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宜兴。

  (晚报记者 何小兵/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