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看无锡

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难在哪?

需家长觉醒、学校提醒、社会唤醒

  “三(2)班的学生出来了!”上周五放学,东 实验学校校门口有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家长志愿者,他们在维护放学秩序的同时,为出校门的学生撑伞遮雨,护送他们到警戒线外。据该校家校合育中心主任张焱介绍,护学岗是他们推出的家校共育举措之一。上周是江苏省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记者走访多个中小学了解到,学校正以多种形式让家长走进学校,拉近家校关系,进而推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少不了“教育家长”,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难在哪?家长们期待怎样的“家长课堂”?

  家庭教育课程难在实施

  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学校教育离不开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纠正。为“教育家长”,学校开辟了多种形式让家长“上课”。江阴市长山中学结合省编家长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家庭教育内容,设计了家庭教育指导系列课程,至今已经举办了15期180场家庭教育指导课或活动。“我们希望课程是听得懂、成系统、可操作、有效果。”长山中学副校长刘洪兴说。

  课程设计到位却不代表实施顺利,家长的文化程度、固有观念等差异使得家庭教育课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家庭教育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但家庭教育课程只是一个短期、即时的课堂。”刘洪兴说。此外,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学校尚未形成系列课程,家庭教育指导还是零碎且不成体系的,老师虽然有心加强课程建设,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缺少科学引导。还有老师反映,学校近年来将家长会以及相关活动次数增加了,但他们需要“想方设法”让家长参与进来。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学校之后,他们就没必要干涉教育,更不愿拿出额外的精力参与,让家校合作变成单向化的活动。”无锡妇女联合会家儿部部长邓丽洁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于自身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意识模糊,对学校教育的定位出现偏差。“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个别家长的不配合,对家庭教育理解有偏差等原因,难以实现与家长的双向互动。”

  家长期待更多方法论

  去年,东 实验学校家校合育中心曾对校内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询问他们印象中爸爸的样子。“我爸爸工作很忙,平时晚上10点才到家。”“我爸爸在家一直拿着手机打游戏,不陪我玩。”许多学生的回答反映出了许多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焦虑的妈妈和缺位的爸爸。为树立典型,学校举行了“寻找给力爸爸”活动,请到优秀家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我们划了五个小时独木舟,超过了十公里。”五一期间,鲍俊豪的父亲带着孩子参与到了“荒野求生”的社会实践中,“活动锻炼的是孩子的体力和毅力,妈妈很难坚持下来,我作为父亲就该担起这样的责任。”鲍爸爸认为,只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总会挤得出时间陪孩子。“忙于工作也是担当社会责任,但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父亲在外打拼,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每个月,东 实验学校都会安排一期育儿经验分享,请身边的家长讲述自己如何处理亲子关系。“由老师告诉家长应该如何做,部分家长或许听不进去,觉得自己被命令。同为家长的人分享经验,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鲍爸爸说。

  据统计,“无锡网上家长学堂”自今年1月2日首场开播以来至5月15日共计开讲41场,累计参与达377万人次。不少学校考虑到家庭教育需专业指导,每学期也会请专家进校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我们认可专家的理论知识,但是我们更希望获取方法,遇到问题该采取什么行动解决。”鲍爸爸说,孩子不喜欢阅读,他想知道自己如何做才能提升他的阅读兴趣。

  家长落实行动是关键

  “现在很多家长看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他们缺少自我提升的意识以及亲子教育的能力。”家庭教育专家刘馨萍总结了如今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她认为,正确处理夫妻关系是学校设计课程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其次是让家长意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部分家长汲取理论知识后无法准确落实到行动,“多数家长注重即时收益,但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许多家长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刘馨萍表示,学校请到专家进校讲座只是第一步,让家长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才是关键,这也需要更多指导。市妇联实验托幼中心编写了《给孩子的30个积极体验》,其中特别设计“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的板块,希望通过指导家长来延展孩子的体验经历,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互相影响。

  家庭教育需要家长觉醒、学校提醒和社会唤醒,虽然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家长,但家庭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政府责任。去年3月,《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出台,明确提出:“家庭教育实行家庭实施、政府推进、学校指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积极推进各级家长学校总校建设,建立健全校外教育辅导站“校站结合”长效机制,加强校外辅导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推动覆盖城乡校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此外,他们将邀请教育专家为小学班主任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