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新闻

幼鸟离巢高峰季到,救助不当反伤鸟:

发现“病弱”野鸟“不要管”

  近一周来,无锡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谢决明每天给一对红隼幼鸟喂完食后,就急忙赶去放生点“张张”那只让他放心不下的“小白鹭”:半月前,这只受伤的白鹭幼鸟被人送往救助中心,目前已基本痊愈,但放生后它却迟迟不愿离开——因为放生地附近食物资源很丰富,有点舍不得走了。

  眼下正是幼鸟离巢季,不时有热心市民“捡”到幼鸟。对此,动物专家、观鸟爱好者们提醒说,在野外发现野鸟,只要伤势没有危及生命,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三个字“不-要-管”!

  “小白鹭”流连忘返

  “这只受伤的白鹭是月初被热心市民送过来的!”谢决明告诉记者,当时这只白鹭翅膀受了点小伤,被人捡到后由于过度紧张而造成肌肉麻痹,野鸟在被救治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显得非常紧张,应激反应使它们不能好好吃东西。如果救治不当,虽然伤可以养好,但会因为不能正常进食而引起营养不良。

  前几天刚放生时,这只白鹭反应还比较迟钝,不能飞得很远。“今天去看,离开很远就飞了!”谢决明告诉记者,他习惯于在放生初期跟踪观察近期放生的动物,以判断康复的程度。最近两天这只小白鹭开始“缓过来”了,似乎逐渐找到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对人加强了警惕,不再能靠近了,他于是用相机远摄观察其行为。从当天拍摄的远景视频和照片看,这只小白鹭时而低头梳理羽毛,时而抬头看看远方,不时又跑到湿地觅食。

  白鹭的伤才好,又有人送来了两只红隼幼鸟。近日,在动物园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记者见到了两只红隼幼鸟。据谢决明介绍,两只鸟宝宝是在一个工地上被工人捡到的,被送来时十分“娇嫩”,全身还都是绒毛,从市民口中的描述可以基本判断,可能是这两只小家伙比较“顽皮”,玩耍时从窝里掉下来了。记者看到,两只鸟宝宝正住在一个透气的箱子内,饲养员用长镊子给它们喂食新鲜的牛肉。目前,两只红隼羽毛还未完全长好,精神还不错,也不怎么怕人,喂食时会争先恐后,瞪着两只圆眼睛,张大嘴巴发出“嗷嗷”的叫声。虽然样子很萌,但救助站方面还是决定等它们长大些放归自然。“估计还要养半个月!”谢决明表示,等这两只红隼幼鸟有独立生活能力时就尽快将它们放生。

  他说,经过人工喂养的幼鸟并不是长大就能马上放生的。毕竟人工救治期间要将这些幼鸟关在笼中,从而导致这些“小家伙”对家的认知仅仅是只盒子,它们要再次认识自然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幼鸟可能对饲养照顾人员还有依赖,不愿意马上离开,有的甚至还没意识到自己翅膀的用途,保育员无法像老鸟那样将飞行技巧教给它们。“有的幼鸟刚被放生时,还会飞回放生地求食。”一旦发现鸟儿在放生地“滞留”,就要分析原因,决定是否继续予以帮助。等它们渐渐学会“自立”,熟悉环境后才能完全撒手不管。

  建联动机制引导市民原地放生

  大多数鸟类都是在春季繁殖,眼下正是幼鸟离巢学习飞行的高峰季。“鸟爸爸、鸟妈妈会把鸟宝宝‘赶’出去学飞行和觅食。”谢决明说,这些刚“学本领”的幼鸟,可能是在学习飞行时从树上掉下或在独自觅食中迷了路。在自然状态下,其父母不会离得太远,幼鸟的叫声就能让父母找到并继续照顾自己。

  一些“爱心人士”看到飞不起来的幼鸟,通常第一反应是:这只鸟“太可怜”了,得赶紧想办法救救它。有的可能在家就尝试着养了,有的则会选择送到救护中心。因此,每年一到这个春夏之交,这种被爱心泛滥导致的“骨肉分离”的情况就特别多。其中,乌鸫、夜鹭以及猫头鹰居多。

  观鸟达人苏涛也表示,幼鸟离巢初期,没学会飞之前必然会有几天在地下“蹦蹦跳跳”。很多小鸟其实并没受伤,只是因为不会飞行动作有些笨拙。其实就像小孩学走路差不多,一开始总归会有些“磕磕碰碰”。因此,幼鸟离巢学飞期间被人捡到的概率比较高。

  “救鸟的那刻,就是犯错的开始!”谢决明说,幼鸟一旦被“好心人”捡走,实际上就造成了骨肉分离。

  为减少因救助不当带来的伤害,最近几年,救护中心和公安部门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起一种快速联动机制。“最近两年,我们给不少派出所进行过相对专业的培训或是深入交流。”谢决明表示,他微信好友中不少都是派出所民警。民警碰到“市民捡到鸟类”的情况,会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微信咨询他。只要不是伤势很重,通常救护中心会建议尽快放回原地。“有可能幼鸟的父母还在那里等待。”他说,比如捡到鹭鸟了,看附近有无湿地或是水塘,若是有水塘立马放回去。经过近两年的尝试,救助不当的情况有所缓解。然而,仍有一些市民将小鸟捡回家自行救助或直接送至救护中心。近两个月,救助中心平均每月都会收到五六起:有些是受伤的鸟,更多的是不需要救助的幼鸟。

  邂逅幼鸟一般“不要管”

  苏涛说,救助鸟类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每种鸟需要的食物、觅食的环境等都不一样,加之鸟类高代谢率,需要频繁喂养,人类哺育肯定不如亲鸟哺育。对于捕食性动物,尤其是猛禽,如果是在野外,由其父母带着学觅食,就会教它们如何捕猎,躲避哪些天敌,这些都是人类难以教授的。

  经过人工救治后的幼鸟,当它们回归自然时,由于缺失父母所教的觅食本领,存活率相对不高。谢决明坦言,救治后的放生过程,无论对幼鸟还是救治者都会比较有压力。他说,即便在自然界的生存链中,这一阶段幼鸟的夭折率是比较高的,对于觅食技巧掌握不到位的幼鸟,就有可能因此会饿死,出现一些自然损耗。

  市民遇到幼鸟如何正确救助?无论是观鸟达人苏涛,还是保护专家谢决明,他们的看法十分一致:不要管!苏涛说,一般来说,大鸟完全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孩子,可以教给基本的生存技巧,而这往往是我们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救护所欠缺的。如果是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发现落地幼鸟,可以把它移到不容易被车子或狗猫伤害的地方,如林子或是灌木丛,等大鸟回来能循声发现幼鸟。看到国家珍稀物种被捕捉或贩卖,要向相关部门举报;家人和朋友饲养、食用珍稀动物的,要主动劝止。

  (晚报记者 袁晓岚 巫晓凌/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