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制造业的种种部署,都透出满满的“技术含量”。两会期间,如何运用新技术从危机中找到发展新机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未来十年,技术将成为工程机械行业洗牌的关键因素。”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认为,随着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新能源等新技术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新技术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智能消费产品很多,但智能工业化产品不多。我们研发的5G远程无人驾驶装载机可以在北京遥控2000公里外的设备进行作业。疫情前还觉得这种需求很遥远,现在发现并不遥远。”曾光安说,今年开年以来,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化制造系统助推柳工实现逆势“飘红”,核心产品线均优于行业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部新品试制装配工段长许燕妮认为,随着智能制造的普及,技术人才已成刚需。必须让更多产业工人的装配技能水平跟得上装备进度,企业应重视培养更多一专多能的工人。
在谈到企业技术创新痛点时,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表示,目前企业的创新成本较高。“项目的研发需要几年时间,研发成功后又要融资建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再加上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知识产权保护成本等,利润极度压缩,企业较难维持持续创新的能力……”他建议,通过资金补贴、风险投入、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装备制造创新,激发出装备制造业源源不断的活力。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