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刘娟)知识产权被“盗用”,一些企业出于维权成本考虑,维权积极性不高。为解决该问题,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支持与指导保险机构推出知识产权混合保险项目。据了解,这种保险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记者昨日获悉,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已投保该险种,成为全市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
华进公司专门从事半导体方面的技术研发,是国内此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该公司现有授权专利450件,其中发明专利366件,国际专利12件。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耗费大量技术人才、经费、时间研发的专利技术,投产面市不久就被仿冒。公司有专人从事相关维权工作,并投保了专利执行险和商标险。但是,全部投保成本较高,投保时只能挑选部分核心专利投保。而侵权者往往会绕过该投保专利,对其他专利技术进行仿冒,让人防不胜防。
去年年底,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期间,该局了解到,华进公司的维权尴尬,也是其他企业正在面临的问题。为此,今年2月,该局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鼓励保险公司拓展服务领域,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其他机构投保知识产权保险,按实际支出保费的50%给予资助(单项最高支持30万元)。在拓展保险服务领域方面,该局鼓励保险机构推出特色单项险种的同时,突破知识产权类别限制,为不同企业“定制”不同的混合保险产品。企业可将其拥有的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进行任意“打包”投保,从而实现一次投保、多方位保障的效果。
对此,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分公司积极响应,在无锡市率先推出知识产权混合险。近日,华进公司把其拥有的3项核心专利和2件商标“打包”,向无锡人保财险投保了知识产权混合险。“我们之前投保单一专利险时,单项保费2000元、保险金额只有4万元,相较于维权实际成本,帮助并不大。”该负责人说,这次,公司支付2万元保费后,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给予保费50%的补贴,实际花费1万元,为5件知识产权投保了保额100万元的保险,大大提高公司维权积极性。
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服务处负责人表示,今后,该局将继续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指导原则下,鼓励更多的保险机构拓宽保险服务范围,完善知识产权保险产品体系。
背景
企业陷维权尴尬
据了解,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保险产品,即便企业扩大投保范围,此前也只能对单个专利、商标进行分别投保。在实际维权过程中,涉及到取证、鉴定等多个环节,整个诉讼周期长、花费的经济成本高,而单项的专利、商标保险额度仅几万元。对维权企业而言,最终即便胜诉,也是一场“赔本”的官司。
因此,企业员工在发现知识产权被侵权情况时,经成本计算后只好作罢。这种不愿维权的无奈与尴尬,不仅“纵容”了“李鬼”,也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新政
跨类别“打包”投保
去年5月,我市获批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同年9月,市政府办公室发布《无锡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其中,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面,要求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扶持政策体系,优化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环境,与投资、信贷、担保、典当、证券、保险等工作深度结合。重点从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险、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4大方面,推动知识产权金融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在拓展保险服务领域方面,该局鼓励保险机构推出特色单项险种的同时,突破知识产权类别限制,为不同企业“定制”不同的混合保险产品。企业可将其拥有的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进行任意“打包”投保,从而实现一次投保、多方位保障的效果。
据介绍,与此前的单一专利险相比,新推出的知识产权混合险的保险赔付比例提高至1∶50;保险范围更加全面,除包含单项保险项目的知识产权法律维权、调查费用外,混合险还涵盖投保知识产权被侵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维权证物费、专利或商标无效诉讼费。在赔付方式上也有两大亮点:赔款实行50%预付制;在保险责任和保额范围内无限次赔付。
举例而言,投保人投保知识产权混合险后,遇有被侵权情况,如果提起索赔金额为100万元的诉讼并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经核查确定其实际损失为100万元,将会在法院对该诉讼作出判决之前,把50万元预付给投保人。如果上述商标或专利被认定为无效,投保人最终败诉,那么,保险公司还将赔付投保人本次诉讼的诉讼费。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