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二泉月·读城

望虞河前世今生

  | 马胜泉 文 |

  望虞河,古名蠡河、漕河。上游西岸在无锡新安镇境内,东岸在苏州望亭镇里,历代是无锡苏州的界河。

  据传,当年楚汉争霸时,项羽之妻虞姬是常熟虞溪村的一个大美人。她有两个妹妹,同样美丽如天仙,三个人的感情非一般。两个妹妹得知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垓下时,非常担心姐姐虞姬的安危,一直站在村口守望着姐姐的平安归来。当项羽手下一个侥幸逃生的江东子弟,将虞姬拔剑自刎、香消玉殒的不幸消息告诉两个妹妹时,两人悲伤的眼泪流成了河。后两个妹妹商定要为姐姐报仇,要去刺杀刘邦,但因为行动失败,反惨遭杀害。那个江东子弟收敛了两个妹妹的尸体埋在了河边,后人就将这条河命名为望虞河,又名姐妹河。千百年来望虞河水流淌不息,仿佛虞姬两个妹妹的呜咽泣声。这段过往的辛酸,一直被这里的人们诉说着……

  原来在古运河和望虞河交叉的河中心,约有三百平方米的河心小岛。因岛上无作物,只有杨柳树,故取名杨柳墩。这里两河交汇,水流湍急,经常舟毁人亡。解放前,国民政府不作为,在此河里落水身亡的人,尸体漂浮到墩边,往往搁浅在那里。两地官员都认为那里是无人管的死角,一只眼张,一只眼闭,托辞不收尸。只好靠好心的当地人,在含泪叹气中用稻草包裹好,埋到乱坟堆里……

  据记载: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自春至秋,连续多雨,太湖水泛滥,涌进望虞河,使两岸庄稼全淹,百姓挖野菜、割清芦、剥树皮为食,饿死人众……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久旱不雨,河湖水浅,新安、望亭两地百姓联手在沙墩港挖渠沟,引太湖水灌溉,减轻灾情……

  1962年9月5日到7日,14号强台风过境,伴有特大暴雨,太湖水位上升至4.25米,溢至望虞河,受涝成灾极度严重……

  1991年5月21日—7月1日,连续阴雨,总降雨量501.2毫米,太湖水位高5.11米,运河南门水位高达4.79米,农舍屋檐下可以捉鱼,国家防汛指挥部决定炸开望虞河上游的沙墩港坝。

  终于,时间到了1991年11月15日,省综合水利治理骨干工程——望虞河水利枢纽,在新安沙墩港村所在地,举行了近万人参加的开工典礼。经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苏浙沪社会各界的关怀,望虞河人出力(义务劳动)、出物(做好民工吃住后勤保障),上下一致共同努力下至次年5月21日竣工。从此,消除了水患,便利了交通,当地呈现猪满栏、鸡满棚、鱼满塘、菜满田、粮满仓的美好景象。

  古时,望虞河两岸人员走亲访友、赶集,只能用小木船摆渡。村民一年间向船夫交2升米、2升麦、2条年糕,或每人摆渡一次付两个铜钱。直到明万历年间,在河上用松木搭一座便桥,再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建成了用青石砌铺的双孔龙汇桥,后改名为丰乐桥。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4月10日太平军攻占无锡,接连占据新安、望亭、浒墅关等。为阻断清军反攻,太平军将丰乐桥拆毁。又到1870年,民间筹资重建丰乐桥,到新中国初期改名为北望亭桥(俗称北桥)。

  从望虞河分流出来直通运河的香水河,位于新安沙墩港月城村。为让运河纤道上的纤夫能过那条小河,当地百姓在香水河上搭了便桥。当年侵华日军抵达新安后,鬼子兵要东进望亭镇,必过香水河。为防鬼子过桥去望亭哄抢掠夺,月城里的人将搁在小河便桥上的三根捆绑在一起的木柱和铺板拔去藏掉,使鬼子“断桥绝路”,望亭人由此免遭一劫。事后,望亭人敲锣打鼓,抬一头杀好的大肥猪送到新安月城村答谢。这段患难相助抵抗外来入侵者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解放军沿苏锡公路东进苏州、上海时,途经新安、望亭休整,当地百姓纷纷腾房,给子弟兵住,用最新鲜干净的稻草做地铺,并烧开水,送蔬菜,喂军马,而子弟兵为百姓挑水,帮村上打扫卫生,处处有军民鱼水情的故事。

  1992年穿越望虞河的312国道建成,进入新安境内,在河上又建一座四墩五孔大桥,依地命名为沙墩港大桥。

  2013年4月,开工建设的环太湖高速公路又交会312国道,穿越望虞河上的沙墩港大桥,进入硕放枢纽互通,再连接沪宁高速公路。望虞河上与沙墩港大桥并行架起了一座更高大上的动车线路的桥梁,流线型“和谐号”的白色车厢时不时飞驰而过,令人驻足观望。

  至此,望虞河地段,已成为无锡东南地区水(运河、太湖、望虞河)陆(沪宁铁路、沪宁高速、312国道、运河西路)空(硕放机场)的黄金通道,处处充满活力,一派繁荣景象。过去因水而灾,现因水而兴,真是乐活是吾乡。

  处于望虞河两岸的无锡苏州地域经常变动。望亭最早为新安乡下的一个村。到1950年1月,苏州行署令,望亭划归吴县管辖,并将新安乡境内、望虞河畔东侧的月城村,35户,143人,207亩土地划归望亭镇区域里。后来苏州地区撤销时,月城村又回归无锡县新安乡沙墩港村内。

  地缘相邻,生活相通,新安、望亭同饮一河水。生活习性,风土人情,难分难离。河两边的民宅,稀稀落落散布在田野 ,人字形的屋顶上覆盖着青褐色的瓦,烟囱里冒出一缕缕青灰色的烟,农民吃着柴火烧的饭菜,特别香;黄色的土墙,老式门窗透着古朴;爬山虎静静地依附在墙壁上,很像是在等候着什么;不少人家门口都晒着渔网,嘴馋了,提网来到河边,一捞就是好几斤河鲜,令人愉悦,忘记了农活的劳累和苦;周围鸡、鹅满地跑,远处土岗上牛羊在悠闲地啃着草,偶有狗叫,野兔、黄鼠狼窜奔;庄稼田里人头攒动,吴歌小调随风飘,为生活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虽然辛劳,但心里感到高兴、满足……

  记得读中学的暑假里,我和村上几位小伙伴去望亭发电厂勤工俭学,是在货运火车上挥铲卸煤。每当把一车厢煤卸光,已满身满脸煤灰,与煤矿工人没有什么区别。收工一结束,就马上来到望虞河里洗个澡,顺便捉些鱼,到河边树上掏个鸟窝。这时,靠河岸边的菱角长得特别丰盛,我们会“偷偷”地采些,剥去嫩青壳,露出雪白的菱肉,吃到嘴里水滋滋甜咪咪,填填饿肚,满脸笑意,把疲劳丢到脑后了,成了难忘的回忆。

  当年,苏州地区曾在偏离城市的苏锡交界的望虞河西岸旁,新安的月城里办过“五七干校”,慢慢成为水稻栽培试验农场,水稻专家陈永康、袁隆平都亲临现场指导过,培育出抗病、高产,入口细糯、嚼之甘甜的苏粳1号水稻种子,及出粉率高的苏高2号麦种等,成了大江南北农民的抢手货,全国各地参观团络绎不绝,红极一时。如今这里建起了大学和科研所——江苏省行知科技职业学院及江苏太湖农业科研所。

  太湖、大运河、望虞河,三水融汇在一起,成了风水宝地。虽然这里经历过许多痛苦、曲折和折磨,但今天,这里已脱胎换骨,另有一番风华和活力。

  现站在望虞河桥上,无论是桥上还是桥下,都值得驻足欣赏。桥上是花色繁多的车辆,桥下是来来往往的大小货船,川流不息;河面上风助水势,那层层的涌浪,哗啦啦扑打着河岸,很有气势,与岸上有序的绿化带相合,时时传出欢声笑语;又有白鹭翩然飞过,阵阵鸟鸣入耳……

  河两岸小时候见到的低矮土坯房不见踪影了,崛起的是“层峦叠嶂”的居民高楼和规划好的幢幢标准厂房。

  原来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田里耕耘、在河边捕鱼捉鳖的望虞河人,从村民变成居民,迁进四季叠翠拥青、推窗见景的安居楼;骑上电动自行车、摩托,开着各种小汽车行驶在公路上……

  原来野草、芦滩之地,现建成水泥河堤,河堤上一行行香樟、水杉、杨柳,伟岸挺立,隔河相望,守护望虞河;在望虞河的源头沙墩港又多了一个百姓自家门口的花园——慧海湾生态公园,成了5、6月间的“网红”花海。

  入夜,硕放机场连结望虞河两岸的万家灯火,一直延伸到太湖头“中关村”太湖软件园,一片通明,映得望虞河波光粼粼,亮丽的彩带,尽显龙飞凤舞的无限好风光。

  为世世代代呵护好太湖、古运河、望虞河,1998年10月江苏省水利厅在沙墩港(望虞河)北侧新安境内,建一座状似三棱柱“水波”,顶托一米直径圆形明珠的治理太湖纪念碑。《治太碑记》中写道:“太湖流域,吴楚之地,东南形胜,古有衣被天下之锦,丝竹清脆之韵,小桥流水之景,鱼米盛产之丰。史誉为天堂之府,杰灵之域。今沐改革开放春风,经济腾飞犄角成金,交通便捷,城乡一体,投资开发蜂拥,现代企业林立……”此碑见证着望虞河地区的前世今生,见证着这里的生机和希望。

  情满望虞河,奋进逐梦,水流悠悠,福祉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