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亮的时间早,清晨6点多,河道工人沈锡新和妻子殷惠英已准备完毕,即将开始打捞环山河里的河道垃圾了。这是沈锡新夫妻12年来的工作日常,也是河道打捞工人的日常,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身边的河流更清澈。
“我们上班时间比较灵活,夏天早一点,冬天晚一点,每天对一条河道打捞两次。”沈锡新介绍,打捞船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人工的小船,用在不具备驾驶机动船条件的小河里;另一种是机动船。由于环山河全长约3500米,水域面积约105000平方米,所以夫妻俩一般驾驶机动船打捞河道垃圾。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机动船开始往前行进,沈锡新夫妇也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作业时,沈锡新负责开船,殷惠英负责打捞垃圾,由于发动机声音较大,所以两人多用手势交流。每当看到漂浮在河面的垃圾,殷惠英就会摆手示意,沈锡新随即配合着转动方向,将船驶向垃圾所在的位置,两人配合无比默契。
由于开始作业的时间早,所以河面上气温还不是很高,加上不时吹来的微风,每当发动机安静下来,记者站在船上时会有一种惬意的感觉。但忙着打捞垃圾的沈锡新夫妇额头却早已有汗水渗出。因为河流里有不少渔民设下的渔网,每当经过这些地方时,沈锡新都要关掉发动机,然后用绳子将螺旋桨提起,避免它与水下的渔网缠在一起。“如果发动机缠上渔网,会非常麻烦。”安全经过一片渔网后,他又要再次发动发动机,驾驶小船前行。
沈锡新驾驶机动船的同时,殷惠英则敏锐地扫视河面,查看有没有漂浮的垃圾。“和道路保洁不一样,河道保洁主要是看风向,风会改变水的流向,垃圾也会随之飘来飘去。”殷惠英介绍,打捞河道垃圾的诀窍就是,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看。说话间,小船靠向了一旁由河岸形成的夹角,角落里漂浮着好几个饮料瓶和包装纸,只见殷惠英将打捞垃圾的竹竿往前一递,竿头的网轻轻往河里一甩,包装纸和瓶子就被一并捞起倒在了船上的塑料筐里。小船继续向前,不一会儿随着竹竿一递一捞,又一块漂浮在水面的塑料泡沫板被打捞上来。40分钟后,环山河的垃圾打捞工作完成了一半,船上装垃圾的塑料筐也装满了。
8点左右,环山河的打捞工作完成,沈锡新夫妇又骑上电动车赶往十字河和一字河进行垃圾打捞。因为这两条河河道较窄,长度也不是很长,分别在1000米和900米左右,所以两人只能一人划一条小船作业。这时阳光变得猛烈,不一会儿两人的衣服就被汗浸湿了。沈锡新说,因为水面热辐射的缘故,河道里的温度会比岸边高,加上河面没什么风,很容易中暑,所以到了夏天最热的那段时间,河道工人下午的打捞作业都会挪到三四点才开始。
自2008年成为河道工以来,沈锡新夫妻见证了环山河变得越来越清澈的过程。“以往上午刚捞完下午河面又会有很多垃圾,现在基本上午清理过一次之后,下午只需要重点看几处点位就可以了。”但即使是这样,夫妻俩每天在所负责的环山河、一字河、十字河打捞一圈,还是能捞出两垃圾桶垃圾。 (张颖/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