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探班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

《生命的拐点》在锡热拍 杨文军执导《口罩》单元

  重点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正在无锡拍摄。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还原小人物在大环境下平凡善意的举动,展现了疫情下“全民互助、共克时艰”的平凡的伟大。12日,国家广电总局、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局等相关领导来到无锡,探班《生命的拐点》单元拍摄现场,并和《在一起》的主创进行了座谈交流会。

  无锡导演杨文军将拍《口罩》

  《在一起》总共10个故事20集,目前正在多地同时紧张拍摄。作为一部“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所包含的《生命的拐点》《摆渡人》《救护者》《同行》《决战火神山》《搜索》《方舱》《武汉人》《我叫大连》《口罩》等十个单元,整体风格“以小见大”,从小人物视角出发,以克制和收敛的影像表达和镜头语言重现了疫情期间各行各业的人们,致敬他们为抗击疫情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截至目前,《在一起》已有《摆渡人》《同行》等4个单元杀青,其余单元故事计划于6、7月全部开机。

  在当日座谈会上,《在一起》各个单元的导演、编剧均出席,如《生命的拐点》单元导演张黎、《武汉人》单元导演杨阳、《我叫大连》导演彭三源以及将拍摄《口罩》单元的无锡籍导演杨文军等,他们现场讲述了各自创作单元筹备的进展、拍摄的进度,深刻体会到这部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价值的作品的意义。

  “通过《在一起》的实践,或许可以在电视剧、纪录片之间找到一个新的结合点。”杨文军告诉记者,以《口罩》的剧情为例,疫情来袭,口罩供不应求,黄牛坐地起价;很多工厂老板考虑转产做口罩,然而口罩厂不断面临新的问题,这里面的故事很多。“口罩一片小小的东西非常有戏可做,小小两根绳子,拉动整个世界。”杨文军直言,光是“口罩”二字,就让人足够浮想联翩。据了解,为了拍摄《口罩》单元,杨文军先后实地采访了多家生产口罩的工厂,通过朋友也收集了不少关于口罩的故事。目前,杨文军正在前期筹备中,预计7月下旬开机。

  《生命的拐点》无锡紧张拍摄中

  记者获悉,《生命的拐点》是整个《在一起》系列的开端,讲述的是疫情发生初期发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事。此剧已在无锡拍摄了一段时间,当天记者来到剧组探班时已是下午4点。现场正在拍摄一场医护人员“出征”的戏份,演员们穿着防护服,戴上口罩,导演张黎站在监控画面前,指挥拍摄进度。据了解,《生命的拐点》拍摄地所在的医院,曾经也是无锡当地收治新冠患者的医院,同时参与拍摄的还有真正前去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这样的环境令演员们感到安心和更强烈的使命感。

  演员周一围在片中饰演金银潭医院年轻的新院长,他对剧中给全院做组织动员的戏份印象深刻,“其实医生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个体的思量,我们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对医生来说,传染病的大爆发就是一场战争。当时作为前线中的前线,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们是冲在最前面的一群人,所以那场战前动员是很悲壮的,大家要义无反顾地上阵杀敌。”饰演老院长的张嘉译其实已经在《心术》等多部医疗剧中有过扮演医生的经历,这次参演也让张嘉译感慨万千,“是对内容最熟悉的一次,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张黎表示,《生命的拐点》建组是最快、最容易的,包括摄影团队的组建、演员主创的敏锐度,每天报名的人非常多,比例达到5:1。

  无妆拍摄呈现最真实的状态

  《在一起》的所有单元几乎都采用无妆拍摄,以呈现出最真实的人物状态。“我跟演员说,不是到剧里来演一个高大上的英雄,希望他去掉光环,做一个有恐惧但又很努力活下去,还顺手做了很多好事的小伙子。”《我叫大连》导演彭三源表示。在《生命的拐点》中扮演ICU主任的谭卓在接受采访时脸上还戴着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的痕迹,剧中她95%的戏份都是包裹在严严实实的防护设备之中,以至于她说这次是真的“用眼神演戏”了。演员刘欢在剧中饰演医护人员的家属,这几天都在无锡新体的“击剑馆”里拍摄,他笑着说:“作为家属,估计我是剧中唯一一个露脸的演员了”。

  张天爱这次出演护士长的角色,她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可以自信地说,毫不费力地进入情绪,而且她还自曝真正拍的时候因为情绪崩溃哭得太过大声而影响到其他人。采访过程中,演员们都会诉一个同样的苦,就是防护装备。拍摄时每位演员都严格按照当时医院的防护标准,口罩要戴两道三层,防护服更是闷热到令人崩溃。张嘉译说,“每拍一场戏就全身湿透,那种湿湿凉凉贴在身上的感觉,真的会全身发毛。” (晚报记者 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