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教育园地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 却不听家长的?

经常有家长说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而不愿意听自己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有4点值得家长反思。

  学校环境中有明确的规则

  学校环境中有清晰明确的规则。而许多家庭中呢?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参照标准,就不容易形成好的行为规范。“家有家规”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应该和孩子商量着制定一些行为准则,写在纸上贴在家中显眼的地方。比如9点前必须上床睡觉、玩完玩具必须自己收好放回原来的地方、电视只有周六周日可以看30分钟,等等。

  幼儿园、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一阶段养成好习惯,后面也就可以逐渐放手,不需要规则的约束,孩子也会自觉调整行为。

  老师能够坚持原则、奖惩分明

  在学校中,老师对于规则会严格执行,不随意妥协更改。比如学生打架生事,上课偷看课外书等,就会给予相应的惩罚或批评;谁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帮助同学,老师就会给予他表扬或是小红花的鼓励。老师有原则,奖惩分明,看得到学生的问题,也懂得欣赏学生的优点,能够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威信,学生自然愿意听从老师的话。

  而反观一些家长,时常没有底线,不能坚持原则,常常因孩子哭闹或撒娇就妥协。这样一来,规则就失去了效力,家长说出的话在孩子心中也会失去分量,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自己的话。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缺少肯定和鼓励,永远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孩子被认同、被欣赏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他的表现。

  老师情绪更稳定,具备更好的沟通能力

  老师对待学生,是平等尊重的态度,当学生出现一些问题,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能感受到一种可交流沟通的平等氛围,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声,也更能听进老师的话。

  然而在家庭中,家长常常因为对孩子的过度关心、焦虑,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经常先发一通脾气。亲子关系不好,家庭教育就会大打折扣。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再小,父母也要把他当做平等独立的个体看待,不随意斥责、打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好好沟通,懂得倾听,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老师做好了榜样,言行一致

  在学校,老师能为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积极的榜样,所以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服。而有些家长的言行不一致,不能以身作则,比如告诉孩子努力读书很重要,自己却热爱打麻将。

  父母做好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值得效仿的榜样,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才能赢得孩子的尊敬与信赖。

  (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