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硕士农民”创业者顾若君:

我赶上了很好的时代

  近年来,无锡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圆满完成各项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去年一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4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0.18%,完成率省内第一;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99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1.36万人,均完成年度目标的200%以上。无锡创业氛围如何?政策扶持有多优厚?来听听创响江苏大学生创业大赛标兵赛全省第一的顾若君分享她的经验。

  灵活:在危机中谋求转机

  1989年出生的顾若君,是南京大学新闻系硕士。从大学毕业后,与相识8年的高中同窗吕米诺结为夫妻。夫妻二人回到家乡无锡洛社后,在街道人社所召开的创业宣讲活动中了解到创业相关政策信息,开始谋划起了自己的事业,萌生了做“农场主”的念头。

  初创时,落到顾若君手中的是500亩荒土废地,经过多年耕耘,如今这片土地已然成为了一片美丽的生态牧场,无锡星诺果蔬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无锡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树下养鸡、水边钓鱼、田中种稻,养殖业风生水起,更带出了水蜜桃、极品鲜鸽蛋、精品绿壳蛋、珍品乳鸽、优质黑猪等一批拳头产品,年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就业300多人。成立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扬州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点,为江苏省农科院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示范与推广点,江苏省巾帼专业示范合作组织,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以前吃鸽子不知道吃的是谁家的,现在直接送货上门,精准对接,再经由口口相传,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了”,顾若君介绍,疫情暴发后,活禽交易终止,农庄的鸽子、散养鸡都面临着无法出货的困境,为了把农产品卖出去,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不断攀升,为保障本地居民新鲜猪肉、时令蔬菜等农产品供应,前期的买卖可谓是“咬牙坚持”。

  紧随而来的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产品直接面向了客户终端,打开了在无锡的口碑,这让顾若君在危机中找到了转机。她把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看作是整顿良机,在此期间打造了两个全新的鱼塘,转变经营理念,计划开放生产基地,设立垂钓中心,待疫情之后,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农庄生活。同时置办了十几个蔬菜大棚以应对未来气候的变化。此举不仅让农庄本身扩容扩产,也带动了周边适龄人员的新一轮就业。

  治愈:在田园牧歌中享受自然

  田园视频博主李子柒尚未火爆时,顾若君就是她的忠实粉丝,只是和李子柒视频中的诗意生活不同的是,当理想照进现实,手上扎刺、鞋底磨穿才是常态,顾若君用“鸡飞狗跳”形容她的乡间创业生活。最开始,跟着老师傅学习配饲料、喂饲料、下地采桃、插秧苗等农活时,一无所知的顾若君是个比较多余的存在,她时常拿着照相机窝在猪圈里观察猪仔,甚至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和它们打成一片,闲来无事,还会给小动物念诗唱曲,如今这些小猪看她招手示意,就会朝她跑来。在顾若君看来,虽然新农人的生活不如视频中那样轻松惬意,但田园牧歌带来的治愈感是相通的,“刚从城市回到乡间时的不甘在一个个节气后的丰收中慢慢消散。”

  “这是一个需要沉得下心的行业,如果你想赚快钱,那一定不要选择它”,初次创业就扎根农田多年,顾若君最深的感触是“回本慢、风险大、回报低”。她坦言,也有沉不住气的时候,曾经觉得只要有一套好的包装,很快就能带动销售,提升技术,但真正做了才发现,10年之内能把这个农场经营好就已不错:“创业光砸钱没用,砸的一定是时间,是踏踏实实的下地实践。”

  幸运:我赶上了很好的时代

  “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青年农民对自己的身份有了前所未有的认同”,顾若君直言,当年北大学子卖猪肉曾引起舆论哗然,社会普遍对于大学生回归农业持怀疑态度,而当新农人成为一种倡导,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响应时代召唤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一举拿下了创响江苏大学生创业大赛标兵赛全省第一的好成绩,顾若君心中有长长的感谢名单。她表示,从区赛到市赛一路冲进省赛,每一次攀登也是能力的跃迁,在这过程中,各级人社部门专业的创业辅导帮助她拓宽了创业的思维,打开了眼界,同时,依托各项创业活动,结识了许多全市创业领域的优秀伙伴,也为后来的业务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前不久,入选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培养对象、受聘南京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导师的顾若君再次参加了街道举办的创业辅导活动,只是这一次她的身份已从学生转变成导师,面对着一张张更为年轻的面孔,她心生感慨:“后浪一波一波地在前浪的基础上翻滚,无锡良好的创业氛围可见一斑。”

  “年轻人如果心怀热血想去大城市闯荡,大可一试,但要给自己一个期限,不要盲目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无止境的试错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回乡多年,顾若君的心态经历了自卑向自豪的转变,毕业后曾穿梭于繁华都市的她十分理解当下年轻人的不安,她鼓励青年人追逐梦想,不要压抑自己的追求,更提出了新的思路,“如果可以把外面学习到的经验带回来,再带着家乡的产业走出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晚报记者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