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锡山和新吴等区都在做街区规划,记者发现,和以往市民理解不同的是,规划效果图并不以高大上建筑为主打,在规划方案里会特别提到建筑轮廓、外立面等概念。是否天际线越高越洋气,是否建筑轮廓越另类越特别?无锡城市建筑该拥有什么样的轮廓和形象,围绕“城市美学”新概念,诸多单位和专家给出了相应说法。
突出细致的“城市肌理”
近日,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锡山分局在做锡东片区规划时,提出了“城市肌理”的说法。规划中,用地布局是方格网系统构成的几乎均质的地块,53公顷的用地范围划分为若干街坊,每个地块约1公顷,中间以20米到24米宽的道路分割。这样的街区尺度,从平面布局来看是一种相对均质的空间,使内部建筑物能拥有足够体量,不至于过于细碎和比例失调。每个规划片区都要突出轴线,无论是锡山区还是新吴区,在规划方案中都有轴线,让视觉空间上建筑物之间保持了对称性。锡山分局工作人员说,通过各级轴线的创造,塑造平衡感和秩序感,比如沿着中央大街和中央广场的中央廊道作为主轴,塔楼远离主轴线设置,保留了高铁站和湖区之间的视觉连接。次轴线是新韵路,是主要的车行出入通道,同时提供北面吼山的视野。“太科园的轴线就是以新吴区文化馆为起点沿着绿化带延伸出去”,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吴分局工作人员指着地图介绍,在规划时,他们以轴线为基准线,保持两边区域建筑布局对称和空间均匀。
天际线并非越高越好
随着无锡摩天大楼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无锡的天际线,他们会就天际线和高楼发起讨论。无锡高楼迷群的群主“蠡湖”并不认为无锡的楼越高越好,他倒希望无锡多一点地标性建筑,一如苏州的“大裤衩”、湖州的“太湖明珠”酒店;另外,天际线方面最好有科学的规划,既不要一味限高,也不赞成一味抬高,比如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天际线就会参考后面的山脉,既有限高也有限低,无锡也不妨参考,在城市规划中加入天际线规划。
果然,记者在无锡几个行政区的规划里,看到了关于天际线的说法,而这在以往是少有提及的。如锡东片区,提到了在沿建筑退线设置面向相邻街道或开放空间的一个连续的建筑界面,采取35米到15米的控制高度。工作人员表示,一方面在功能上起到界定和活跃公共行人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建筑细部设计的形态和手法,创造出连续的线性观赏环境。
而在建筑方面,在强调主要轴线和次要轴线,以及在满足日照采光和景观视野的前提下,将高层建筑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中央廊道区、高层塔楼区和外围街区。最高建筑集中在高层塔楼区,底层建筑布置在中央廊道区,形成高铁站、映月湖与外围街区的视线通廊,也与相邻街区形成统一的界面。为形成起伏有序的天际轮廓线,需要在关键的节点上,合理布置地标性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它们对人的视线有聚焦作用,在创造优美轮廓线中必不可少。比如沿新韵路北侧设置两栋分别高200米和180米地标塔楼作为街区的最高点,给本来不分明的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增添了突出性元素,并具有很好的可达性与可见性。其余塔楼高度为70米到160米,在地块内均匀分配。方案通过控制不同高度,调节城市轮廓的整体效果,以中央廊道为轴线往东西延伸,由东往西建筑高度形成三段变化,总体轮廓线呈三峰状,使城市轮廓丰富多彩,将零散的部分集结成整体。
在新吴区伯渎河城市设计规划方案中看到,如春丰路向北沿线,天际线建议控制在24米到100米,泰山路向南沿线,天际线也是建议控制在24米到100米。“以前很少提到天际线,或者有的生态红线区域只提限高,不会说到限低”,新吴分局工作人员说,在城市规划里,今年会先设定天际线,提出高度的建议,让建设单位参考这些高度建设。以往市民概念里,天际线越高越洋气,还有的建筑商开发地块又要着重推出矮层别墅洋房,就形成人们常看到一个个新建小区里,前矮后高如同一把靠椅的建筑起伏轮廓。“如果没有天际线控制,那我们可能会看到,在一排矮房子里突兀地出现一幢高楼,或者在林立的高楼中夹杂着几栋矮房子。”工作人员称,有了天际线控制,建筑轮廓就有了起伏,不再给人零零落落的感觉。而地标也非越高越好,如今无锡的地标也不全是高楼大厦,比如融创文旅城的大茶壶,比如大剧院,都成为打卡地标,这些标志性建筑某种程度代表了无锡的城市形象。
建筑外立面打造城市新面容
“你有没有发现,住宅楼的南外立面往往比北面好看?”新吴分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以往很多住宅小区设计中,楼宇设计往往比较注重南面,北面可能就会有一些凹凸,特别有些年份的住宅楼,北面还会有电梯井等配套附加。
记者在新吴太科园一处住宅开发项目规划中看到,这里的住宅楼外立面南北面几乎一样。工作人员称,该项目位于太科园中央商务区,众所周知,太科园的建筑以写字楼居多,因此在这个项目上着重打造建筑外立面的公建化处理,与周边的新吴区政府办公楼、汇融广场、新吴区行政审批中心等办公楼和谐统一。
“所谓外立面公建化,就是以公共建筑外立面形象打造。”他说,像太科园这个住宅项目脱离了原住宅建筑拘泥于内部功能和轮廓的制约,弱化了住宅的某些元素,在不影响功能的原则下,减少标准层的凹凸关系和阳台,增加立面设计时的装饰线条,整齐划一、干净利落。外立面公建化的设计手法,让住宅的立面整体化简洁化,更将景观视野最大化纳入居住空间,使中央商务区的城市景观更为协调,建筑体量和视觉效果更为统一。
除了建筑物四周立面,记者从规划部门了解到了“第五立面”的打造,即建筑物屋顶。“这个看卫星地图最明显,比如很多建筑物屋顶就是灰色的一块块,厂区的话就是蓝色彩钢板。”新吴分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他们对所有住宅和公建项目都提出“第五立面”的要求,屋顶打破传统水泥平板屋顶的设计,有的屋顶还会做屋顶花园,研发类园区的楼宇屋顶也会有设计要求。“有的园区厂房现在屋顶都会改成现代建筑设计。”他给记者出示了刚提交过来的一家企业厂区规划,所有外立面进行艺术化线条设计,具有了商业综合体的效果。
对此,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夏东认为,无论是讲究轮廓还是天际线,城市建筑要体现适用、安全、绿色、美观,建筑在适居的同时,让人感受到美好。他很赞同一位建筑大师的话,那就是“建筑应该针对人的感受”。建筑师要做的就是打造宜居的场所,让精彩的故事慢慢发生。他说,无锡城市建筑的美学也体现于城市的包容和文化,比如地标性建筑不一定是很高或很特别的建筑,古运河以及无锡的山水都可以是城市的地标。
(晚报记者 巫晓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