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看无锡

谢埭荡的护水勇士

  熟悉水,热爱水,更了然风浪和汛情背后每一个漩涡里潜伏的不安。正值梅雨汛期,本周连续大雨,此时也是谢埭荡村民朱长度最忙碌和紧张的时候:作为一名志愿护水的渔民,朱长度一次次凭借自己的好水性来到水库大堤的角角落落,以身探险寻找暗涌,排解每一个瞬间出现的堵口,守护谢埭荡这片防洪堤岸的平安、宁静。

  急情险滩有勇夫

  “水势如果一下子上来,堤岸下的很多树坑洞就特别容易因为堵塞和漂浮物缠吸出现大暗涌!”去年6月2日,一场特大暴雨使谢埭荡圩堤西侧沿荡干校段出现严重坍塌,长度短时间扩大到25米左右。这段圩堤上级水利部门已有翻修计划,但没能在汛期之前动工。村干部和朱长度眼看着雨势越来越严峻,决定临时抢修以防止险情出现。冒着大雨,腰上系好绳子,身板壮实的长度跳入水中,带头打木桩、排竹奁、装袋垫土方。汛期每天超过12小时的护水工作让他选择吃住都在距离水域更近的村委,平时的防汛值班从零点一直到次日中午,为的就是在视线不佳时,对水域的任何变动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和反应。

  汛期的雨水有时猛得让人头疼。同月月底的一天,四台大功率水泵日夜工作抽水,勉强让彩虹大堤附近的水位在警戒线上下徘徊。水性好的中青年村民都带队抢险去了,此时突然有村民反映一侧的人工河道出水口被不明物体缠住,洞口正在变大,内外河的排涝可能要出状况。如果不能马上解决,距离堤岸最近的渔垦自然村98户十连间老式农房都要泡在水里,那些石灰堆砌的房子将融化成为危房。值班的朱长度紧张极了,自己的父亲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闻讯马上就到了现场。

  “一个猛子扎下去,浑浊的水里啥也看不清,只好凭着对水流搅动的感觉,拿着竹篙一点点定位置小心探寻涵洞的具体所在。”白茫茫的水面下,水深浪大,外人没人敢下水,机械也不能进场,关键时候就是对水的经验和直觉!长度回忆起那次抢险,过程清晰如昨:人在湍急的水里其实没有着力感,水下东西又多,无数贝壳类的生物钉附在水下树根和垃圾上,只好借换气时水流的变化来琢磨这危险的源头。为了疏通这些水下杂物造成的疏漏点,长度和岸上的村委工作人员临时用一截截四五米一组的钢筋下探,岸上一边焊接,水中的长度一个人就像水神一样扎根接应,红缨枪一样的钢筋一段段叠套相加,一段段拉扯出堵塞物,整了足有几十米长钢筋下水,才把水中的团簇状的烂渔网、树根根须以及无数吸附其中的杂物拽出。岸上的人看到水位迅速下降渐渐松了口气,水里的长度却因为泡得太久浑身发冷打寒战,满身黄锈迹。当天一整天出现三次渗漏,就下水三次,到了晚上皮肤因为体冷都成紫色了,“有村民看到后既感激又感动,都让长度赶紧喝姜汤。”村委工作人员介绍起那段现场经历,也不禁为这位憨厚无畏的汉子点赞。

  “上岸”渔民变身水域守护人

  “刚刚兜了一圈,风平浪静!”骑着小电驴一个多小时巡堤回来的朱长度汗涔涔的,手里搭块防水布,每年的汛期都是村庄的“战时”防御阶段。一个一个闸门点都要小心留意,越是大雨巡查时越是马不停蹄,步行沿着堤边巡检也要走全程,3公里多的长度走快点也要一个多小时,就怕水位一上来出现丁点情况。任一个暗涌或者微小的漩涡,都要立刻排查处理,这是护水志愿者的使命。此前的一段时间内,长度忙着整理收集蛇皮袋、彩布条、土方等防汛储备物资,为护堤未雨绸缪。

  谢埭荡是个特殊的村庄,从前是一片芦苇荡,早在1968年,无锡县的3000个渔民集中来此上岸定居,由此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渔业村。水域从前是村民们生活的来源,也是他们生命里最熟悉的脉络,这个地势低洼的村庄至今水域面积占了一半以上。出生于1966年的朱长度打小就在水边长大,自父辈的基因里自带水性,擅长游泳、潜水,打鱼水平更是不在话下,简单的工具都能钓鱼叉鱼,撒网补网也是手到擒来。“小时候的夏天都是在水里度过的,走在岸边,看水上烟波和飞鸟划过,那就是谢埭荡的生机。”

  随着渔民的集体上岸,如今的渔民后代其实越来越少人熟谙水性,对水域保持最灵敏的嗅觉以及对风浪的识断,是这位奔五的中年汉子最自信擅长之处。平时的长度没什么话,憨憨的笑容特朴实,而一到水里,就是他的天下。“上岸后不能捕鱼了,也要为这片水域做点什么”——雨季年年都来,情况有紧急有轻微,由于村委工作人员有限,一到汛期就要召集水性好的防汛护堤志愿者,每次都是朱长度最早报名,最快到位,渐渐的,他就是村里“理所当然”的护水人了。

  生在水边,长在水边,对水域有着特殊情感的朱长度真心喜欢这片碧水清波,也忧惧水大浪急时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真的险情到来时,只有一个反应:我上!”二十多年来,朱长度正是以自己的无私和忘我,守护着谢埭荡这片清澈的水面。 (陶洁/文、摄)

  链接:

  本报和阿里集团联合全国36家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最美家乡人”评选。今年“最美家乡人”评选将关注点聚焦于“守护者”,寻找到各行各业、各年龄层的普通百姓故事,他们可能守护的是亲人、朋友、战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您可以致电本报热线电话0510-88300000,或者@江南晚报微信公众号留言,自荐或推荐身边的最美家乡人,也可以关注“天天正能量”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进行推荐,参与微博话题#最美家乡人#互动并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