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2版:"锡"望

缀珠成链 太湖湾科创带呼之欲出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去年评选出“在中国的50家年度最聪明公司”中,无锡有远景能源、药明康德、西比曼生物三家入选。

  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19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中,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孵化器入选。

  近年来,无锡布局创建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其中,“神威·太湖之光”连续4次问鼎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冠军,其应用成果两次获得“戈登·贝尔”奖。

  站在2020的时代坐标点上,有中国GDP高地之称的无锡又迎来了“十四五”的新起点。科技和人才对这座城市的引领作用愈加突显。截至2019年底,无锡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8%,连续7年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9%、位居全省第三。“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4项,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据《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无锡已达第11位、居地级市的第2位。

  随着创新型企业集群规模的不断壮大,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力正在不断得到激发。

  科技创新正成为引领无锡全面创新的核心动力,“独创独有”为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注入了更多更持久的动能和活力。

  三类企业 入库标准

  2018年9月5日,中共无锡市委办公室、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无锡市创新型企业倍增 计划(2018-2022年)》。以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源头,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为目标,以培育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为路径,积极构建创新型企业孵化培育、成长扶持、推动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

  1

  雏鹰企业 入库标准

  须已申请或拥有一项以上知识产权,并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成立不超过8年的科技企业

  上年度营业收入

  100万元(含)-2000万元

  上年度研发投入100万元(含)以上

  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企业

  近3年内累计获得

  创业投资超过100万元(或等值外币)

  2

  瞪羚企业 入库标准

  须拥有一项以上有效知识产权,并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成立在3年以上10年以内的独立法人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2000万元(含)-5000万元,主营收入增长率达到20%及以上或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0%及以上;

  上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含)-1亿元,主营收入增长率达到15%及以上或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0%及以上;

  上年度营业收入1亿元(含)-5亿元,主营收入增长率达到10%及以上或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0%及以上。

  近3年平均研发投入200万元(含)以上

  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企业

  近3年内累计获得创业投资超过600万元(或等值外币)

  3

  准独角兽企业 入库标准

  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市场估值3亿元以上

  已完成A轮融资且未上市

  近2年研发投入占

  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不低于3%

  拥有三项以上有效知识产权

  【 “大咖说” 】

  孙海东

  无锡市科技局局长

  加大扶持力度,放眼精准培育

  到2022年,无锡将新增初创科技企业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达到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培育雏鹰企业3000家、瞪羚企业1000家、准独角兽企业150家。

  无锡还将同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育力度,对列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或从无锡行政区域外整体新迁入我市城区的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给予40万元奖励。每年,无锡将从培育对象中评选出雏鹰企业100家、瞪羚企业50家和准独角兽企业10家,给予政策扶持。对首次入选的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按其上年度研发投入强度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的补助。

  无锡将特别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扶持,到2022年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2000亿元,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500家左右。通过加快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无锡将成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产业特色鲜明、研发创新活跃、制造实力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晚报记者 金恬伊)

  【 四大亮点 】

  绘就湖湾创新蓝图

  立足无锡山水资源禀赋优势,拟推出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规划,未来的太湖湾科创带将串联起太湖湾沿线各重点园区,形成“一核多园”拥抱太湖北岸发展的格局。

  培育产业创新梯队

  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攻坚攀登计划,将重点培育壮大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创新型产业集群,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企业达4000家,新增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分别达到1200家、300家、60家,争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6%,干亿级产业集群数量达到7个。

  汇聚各方创新资源

  优化“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和大学生“锡引”工程等政策体系,引进科技创新型创业人才(团队)项目150个以上,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发放科技风险补偿贷款30亿元以上。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做优做强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现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全力推动深海极地装备技术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无锡)智能计算与传感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尽快在锡落地。积极筹建太湖实验室。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持续增强原始创新、基础创新和区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