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三条红线”腾空间增容量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以环境、资源倒逼空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淘汰、关停一批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技术含量的企业和产能,优化调整纺织印染、化工、煤电等传统行业布局,深化“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为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等高科技、创新型行业企业腾出发展空间,提供环境容量。
3
主动参与、主动服务、主动建言
在把好产业调优关的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主动参与、在重大产业项目方面主动服务、在环境治理方面主动建言。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开展“绿岛”建设,集约建设、共同享用环境基础设施,帮助企业解决环保难题,降低治污成本;将环保贷、环责险保费补贴等绿色金融政策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项目倾斜,提供环境执法和应急停限产豁免保护,努力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4
全天候监测、全方位监控、全过程监管
通过全天候监测、全方位监控、全过程监管,促进各行业环境监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当务之急要把空气质量、河道断面以及太湖水质等大环境监测点位布置到位,随时随地掌握动态。“全天候监测”大系统建成后,可对全市排放废气、废水的重点固定污染源全面监控。未来,在手机上都能查看具体点位的排污状况。目前生态环境部门已在经开区500多家企业中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