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这是司马光所作《和昌言官舍十题·石榴花》,明白交待了一朵异域之花,早已成为中国人家园中的生活之花,而浑然不觉生分。石榴花热情如火,石榴籽团结和睦,中国人喜欢石榴,以之象征多子多福,但有庭院怎能不种石榴呢?
盘旋宛游龙
枯干多劲枝
东山上的梅园在构园之初,便在诵豳堂东侧栽下一株石榴,百多年来,它年年着花、年年结实,常伴梅林青山。它《目录》编号117,树高6.9米,胸围径88厘米,冠幅4平方米,树龄约120年。就一棵树而言,它堪称枯而不朽、绝处尤生。主干已经中空外翻,树身向南倾倒又回转挺起,恰如游龙卧地盘旋、回探升腾,密生小枝依旧绿叶红花,真是遒劲苍老,坚韧顽强。
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二世纪传入中国。西晋张华《博物志》云:“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据载,石榴传入长安后,最早在皇家园林种植,上林苑其时栽植奇花异卉,内有“安石榴十株”,后又栽植于骊山温泉宫。东汉后,石榴出现在王公贵族的庭院,并逐渐延至民间。
绿叶摇缥青
榴花照眼明
“石榴”这个叫法,最早出现在三国曹植的《弃妇诗》中,“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古人有“石榴裙”的说法,用以指代佳人。目前已知最早的是南朝梁代何思澄的《南苑逢美人》:“风卷蒲萄带,日照石榴裙”。据信为唐代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图》,绘有仕女着火红的石榴裙。所谓“石榴裙”,是指其色红艳,而不是石榴花型的裙子。古人用植物作“石榴花染”,将服饰染成石榴花般的红色,而具体是哪些植物却语焉不详。
春花开过之后的初夏,石榴花开得最为热烈。石榴花是两性花,又有单瓣、重瓣之分。单瓣花是结实的,而一般重瓣花基本是不结实的。人们把重瓣石榴叫做“看石榴”,中看不中用,自家庭院里是不作兴种的。
五月榴花照眼明,古人把石榴花当作阴历五月的月令花,诗家多有题咏。白居易《题山石榴花》,“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说它娇美又易于亲近。北宋诗人王禹偁写《咏石榴花》,“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则极言石榴花瓣多皱褶,好像熨了半天也没用,分明是一朵看石榴。杨万里《憩冷水村,道傍榴花初开》,却一眼就望到了初夏的欣欣向荣,“蒨罗绉薄剪薰风,已自花明蒂亦同。不肯染时轻著色,却将密绿护深红”。
农安吾亦安
豳人七月诗
这东山密绿掩映的又岂止枝头点点深红。诵豳堂因建筑构件中有楠木,俗名“楠木厅”。主体构件本为胡埭西溪秦广生家的清早期建筑,迁建时向两侧各接出三间厢房,于1916年完工。1995年5月大修时查证,正厅廊柱两根、正脊桁和西次间步桁,确为楠木。此堂为梅园主体建筑,其左有乐农别墅,右为留月村,前置香海轩,后设招鹤亭,正如众星托月,堂皇焕然。荣德生先生自述:“正厅名诵豳堂,取诗经中《国风·豳风·七月》章,余自拟也。乞李梅庵书匾。邑人孙寒崖有赠联云:‘七十二峰青未断,万八千株芳不孤’,为一时传诵。”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民歌,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真实展现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面貌、主从关系,被后人誉为最生动的农事诗、最含蓄的悯农诗、最真切的纪实诗。
堂名“诵豳”反映的正是园主的农本思想,也与他自号乐农相称。民以衣食为本,荣氏振兴民族工业始于面粉,继之以纺织,这两大产业的基础在农业,故园主取吟诵稼穑辛劳之作,自题堂名为“诵豳”,用典雅正而不忘根本,再在后墙内壁悬挂清末书家时乃风手书的颜体《七月》八章木匾,互为呼应,满堂生辉。前庑正中悬匾“湖山第一”,为前清两广总督岑春煊所书。堂中所挂字画对联,各具特色,颇多故事。这里择要介绍一二。如中堂抱柱联,“为天下布芳馨种梅花万树;与众人同游乐开园囿空山”,申明造园宗旨,展现宽广襟怀。边墙悬有一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发上等愿”一联,语出一代名臣左宗棠,最先撰录于陕西三原明都城隍庙大殿。堂中之联,为钱塘人沈兆霖于清咸丰壬子年(1852年)书于其书房静香斋。沈氏同治元年曾任陕甘总督,与左宗棠同朝为官,亦支持洋务运动。1862年8月,沈氏自甘肃碾伯(今乐都)回西安途中突遇山洪,被冲没遇难。想来许是荣氏得到沈氏此联墨宝,因感其内容,遂央人刻于堂上。
明艳鲜花,琳琅文章,园囿繁荣山盈盈,真不愧“湖山第一”!
定位
梅园诵豳堂东侧
《目录》编号117,树高6.9米,胸围径88厘米,冠幅4平方米,树龄约120年
昆成/文 生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