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真有心!内藏端午福利——

外国老板为员工包“盲盒粽”

  本报讯 喝养生茶、全家体检……这个端午节,美国人贾诗庭和员工们一起过节,他把节日福利写在纸条上藏进粽子里,包起“盲盒粽”。粽子煮熟,员工们吃粽子发现纸条,笑声此起彼伏。这位暖心老板就在无锡,着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他,在无锡一住就是16年,他的记忆里还藏着一个“老无锡”。

  今年,健康是许多人眼中的关键词,贾诗庭也不例外。“我希望周围的人都健健康康。”贾诗庭用流利的普通话介绍自己送端午福利的初衷。为了和公司员工一起包粽子,他还提前拜师学习,“我可能没有动手的天分,学习过程中撕坏了不少粽叶,做出来的粽子形状也不好看。”贾诗庭笑着说。他家中过年也会包饺子,“中国有在饺子里藏硬币的习俗,我从中获得灵感,将礼物写在小纸条上,装进胶囊,最后包进粽子。”

  “我来中国前,没有学过一句中文。”2004年,贾诗庭和妻子来到无锡,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他把外出需要说的话提前翻译好,写在纸条上再出门。在汉语培训班学习一年后,贾诗庭掌握的不仅是汉语,还有很多关于无锡的知识。“无锡为什么叫‘无锡’?可能无锡人从小便习惯了这个称呼,但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名词。”他至今还能完整复述出汉语老师所讲的许多历史故事。

  提起无锡的老街巷,贾诗庭也能道出不少。“一开始听到前西溪和后西溪,我以为是河流的名字。”为了弄清名字的来由,贾诗庭便向附近的老居民打听,在他眼里,这些“有趣”的名称吸引着他不断了解这个城市。为处理工作,他需要辗转无锡多个地区,如今已然熟门熟路。贾诗庭的无锡朋友也感叹:“他比我更熟悉无锡的路,街头巷尾的条条小路他都知道。”

  “老板,能给点葱吗?”时常光顾菜场和集市的贾诗庭偶尔还会冒出两句无锡话。糖醋排骨、东坡肉等是他的拿手菜,尝过味道的人都赞不绝口,贾诗庭则表示这些菜并不难。长居无锡16年,贾诗庭也见证了城市变迁。“我腿长,裤子不好买,以前经常到后西溪的布料市场定做,这几年网络发达了,也就没再去了。”贾诗庭还提到了老体育场、火车站附近的“第一百货”等一些年轻人未必熟悉的老地方,“虽然许多人不感兴趣,但我还是经常像一个老无锡人一样分享这些回忆。”(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