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32年芳华为孤儿点亮一盏灯

  每个孤儿都是她心头的小可爱。

  她的两鬓已有不少白发,而32年前,她还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少女。半个甲子的岁月,皱纹已爬上了她的额头,这份守候却让她寻找到了自己的初心,她就是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儿童部的主任蒋晓文。看着一个个孤儿慢慢成长,无论他们身在何地,遇到何种困难,她都会为他们打开大门,就像一盏指路灯,为他们排忧解难,指点人生迷津。

  最爱孩子的她,意外遇到一群孤残儿童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她无缘高考。当时很流行去纺织厂,收入高,不过亲友们都说小个子的她体力不行,有人建议她去福利院工作。“其实我特别喜欢孩子,想去幼儿园做老师,但没得选”,20岁的蒋晓文就去福利院报到了。

  1988年的7月1日,她下了3路公交车,还步行了好一段泥路,终于来到黄泥头的福利院。当时门卫看着瘦小的蒋晓文说,“小孩子不能来玩的”。解释一番,才知道她是新职工。当天晚上,她妈妈问她,第一天上班什么感觉?她的眼泪一下子就哗哗哗流下来了。她没想到,她的教室里,不是一群健康活泼、生龙活虎的学生,而是一个个有着各种残疾的“特殊儿童”。

  福利院的员工都非常好,特别照顾她,大家相处很融洽,她决定留下来。同一批去了七八个年轻人,有的谈恋爱跟着爱人去了别的地方,有的去了幼儿园做老师,蒋晓文没想到,她成了同龄人里唯一一个留下来的老师。

  至今,蒋晓文已经在儿童福利院工作了32年,经她照料过的孤残儿童有600多名。她在孩子们心中,是亲人,又是朋友;是天使,也是希望,她用浓浓真情和爱心付出,让这个大家庭充满温馨和爱意。

  为聋儿语训,视孤儿如己出

  1990年,福利院开始尝试聋儿语训,她就跟着一起培训孩子,摸索经验。没有现成的教材,就自己编,还手工制作拼音卡片。聋儿其实发音器官并没有问题,只因听不见,而无法说话。当时班里有一百多个孩子,不少孩子的听力损失还不算严重,戴着助听器也能慢慢恢复。他们从拼音教起,孩子每学会一个发音,老师都要教上几百遍。孩子会发音了,她的嗓子却哑了。

  这个培训班效果很明显,除了无锡,宜兴、江阴都有孩子来,甚至还有上海的孩子也被送到了这里培训。许多孩子开口喊“爸爸”“妈妈”的那一刻,令许多家长欣喜若狂。有的时候,一些家长临时有事,无法接送。蒋晓文还会把聋儿带到家里去,每天一起乘公交车上下班。这过程中,蒋晓文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她1998年考上了南师大的大专班,自学了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知识,还拿到了本科文凭。

  2018年1月,一场历史罕见的大暴雪袭击无锡,她记挂着福利院的孤残儿童,踏着没膝的大雪,顶着室外零下5℃的低温来到院内。她带领教师、护理员、后勤等教职工拿起扫帚、铁锹,推着小推车,对院内主干道、路面和校门口进行扫雪除冰。除此以外,她连续三天三夜留在院内查看孤残儿童生活情况,组织同事为孩子保暖。一名孤残儿童忽患重病,她一连几日彻夜守在孩子的病床前,嘘寒问暖,为孩子端水喂饭,直到孩子的病情明显好转,她才依依不舍离开病房。双休日、各大节日,她总是将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带回自己的家中照料,与他们一起生活、游戏,陪他们逛商场、游公园,让孤残儿童充分享受家庭的温暖。

  守护他们成长,每个孩子她都装在心中

  在福利院的过程中,她看着一个个孩子慢慢长大。孤儿小赵,因为身上有伤,刚出生就被父母扔掉了。她陪着孩子去做手术,孩子术后各种不适,她在一旁安慰。那时,蒋晓文还没结婚,白天在院里带班,晚上去医院陪护。孤儿小卞,和伙伴们闹不开心了,也会打架,她就要冲上去劝架。孩子们看到小个子的蒋老师来了,往往不好意思动手,怕伤到她。

  有一部分孩子智力没问题,也能正常入学。蒋晓文看着他们一路成长,有的孩子和同学闹不愉快了,她会充当父母的角色去沟通。长得帅帅的小赵很早就有女生倒追,怕他早恋影响学业,蒋晓文会提醒他,爱情需要有挑起生活担子的能力。有孤儿工作了,回院里看她,她细心地发觉对方脸色不对,知道他不适合这份工作,及时劝他换工作。孩子们结婚了,她都会陪着挑嫁妆、配家具。

  好多从福利院回归社会的孩子都会把她当成妈妈,过年时会拖家带口来看望她,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春节、元宵节、妇女节、教师节,她的手机上总会接到很多条祝福短信。她的手机里也保存着成百上千张孩子们各个时期的照片,无论是被国外还是国内家庭收养,她都由衷地为孩子们高兴。

  如今的儿童福利事业也令她欣喜万分,院内有医生护士,康养水平也大幅度上升。“这是一份倾注爱心的事业”,蒋晓文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院内封闭,她和同事们连续数月在院内值守。她在院内睡了三个月沙发,虽然浑身酸痛,但孩子们都安然无恙。她说,这一切值。

  (黄孝萍/文、摄)